成都人的宵夜,一般是從一頓燒烤開始的。
那些藏匿在街頭巷尾、市井裡弄的燒烤攤,對人們來說,就是一個個探索成都味蕾記憶的寶藏。
馬鞍北路,以前的很多房子都已經拆掉,熟悉的味覺地標也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中。但20年瞭,他傢一直都在。
他傢緊挨著消防隊,被成都八中、成大附中和電子科大三面圍繞。凌晨1點,來這裡烤上幾串五花和排骨,是附近土著常見的夜宵模式。
撲面而來的浮沉世事,就那麼無聲無息地闖入瞭心裡。心裡再多的苦,也能熬下去。
一傢賣瞭20年的油炸燒烤
賣燒烤的老板叫曾老幺,常年帶著個黑圍裙,板寸頭。少言語的他,卻是個有趣的人。
他喜歡一邊烤串,一邊刷抖音。
他說:“這樣烤出來的燒烤,帶著有趣的靈魂。”
1998年,曾老幺還是個20出頭的帥氣小夥,跟親戚介紹的內江妹兒耍起瞭朋友。
成傢就得先立業。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們,想著能不能做點小買賣,多掙點錢。
曾老幺去樂山學做燒烤時,喜歡上瞭當地的油炸串串,回來之後,跟成都本地的燒烤一融合,就有瞭這傢店的油炸燒烤。
他傢凍品很少,串都是當天現穿。排骨和五花肉是必點。還有燒烤攤少見的秋刀魚,這傢店也號稱燒烤中的LV。
雖然他傢的生意現在也算得上是風生水起,但是一開始,可沒有那麼容易...
幹柴烈火是燒烤的靈魂
夫妻倆最開始擺攤,街頭經驗不足,想著能多掙錢,天還沒黑,就推著攤攤出去。
緊接著,城管就過來瞭,沖他們擺擺手,他們還以為是來吃串的,連忙熱情地跟他們打招呼。結果,攤子就被人收走瞭,還罰瞭款。
再後來,他們就接近12點才出來擺攤。附近的熟人看見瞭城管,就好心跟他們說一聲,他們就趕緊把攤子熄火推走。
日子難捱時,除瞭熬,也隻能熬。
生意不好時,兩口子白天還要做別的工作來補貼生活。
無數次想著關瞭算瞭,但是幾天不開門,老食客總是打電話過來問為啥子還不出攤。
他們也想過改行,但是做什麼都失敗,兜兜轉轉,還是回頭來繼續做燒烤。後來在大傢的口口相傳下,生意漸漸有瞭起色。
後來菜市場改造,攤位每個月隻用出管理費,他們就盤下瞭臨街的這兩個鋪面。深夜的“幽靈攤”,總算是有瞭個固定的地兒。
靠著這個燒烤店,他們把娃娃供上瞭高中,如今買瞭房也買瞭車,總算是在成都出人頭地瞭。
當年的帥氣小夥,現在脊背也微微有些駝瞭。當年的青澀少女,現在額頭也漸漸爬上瞭皺紋。
今年是曾老幺和老婆結婚20周年的日子,兩口子正在盤算著什麼時候把生意停一停,去哪裡旅遊一趟。
20多年瞭,倆人都很少時間出去轉轉。曾老幺說:“錢是掙不完的,但是老婆得自個兒心疼。”
路燈下的馬鞍北路沒有睡意
很多娃娃小學時,就在他傢吃串串,現在畢業工作瞭,也時常過來吃。
還是老樣子,菜品自選,放在兜子裡遞給他們,曾嫂炸串串,曾哥烤串串。
20年瞭,哪個顧客吃得辣,哪個顧客不愛吃孜然,曾哥早已瞭如指掌。不用細說,端上來的就是你熟悉和喜歡的那一口味道。
凌晨出沒的夜貓子,下樓覓食的住客,通通聚集在這厚重的麻辣味中,白日的情緒與深夜的無聊,全都得到瞭舒緩、釋放。
一把熱氣騰騰的燒烤,對擺攤的曾哥一傢或者夜晚覓食的人們來說,那種溫暖是怎麼也替代不瞭的。
城市的燈,總有一盞,是屬於深夜的燒烤攤的。
即便人生夜雨呀,也終究是有歸處的。
你還知道哪些開瞭很久的小吃店
歡迎告訴會長
我們一起去打卡呀
-END
-成都同城會出品
圖文|宋望望
主編|張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