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喜餅,又名“喜餑餑”、“媳婦餅”,以雞蛋、花生油和面粉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色澤金黃,香軟甜酥,是膠東地區非常有特色的傳統名點。在山東膠東一帶姑娘出嫁時,父母都要叫上親戚朋友提前好幾天來做喜餅,做很多很多,用的也不是烤箱,工具專用名就鐵鍋,就是經過加工的鐵板,圓形,放在大柴鍋裡,餅在上面慢慢烘。現在平時吃可以大多用烤箱,電餅鐺,省事多瞭,但還是一樣那麼好吃!
除此之外,也適合日常食用,凡是吃過膠東喜餅的都知道,喜餅入口,外皮酥脆裡面喧軟、嫩滑,還帶著濃濃的蛋香,讓人欲罷不能,有種吃不夠的感覺,當然如果用牛奶替代水會更加的營養,而且奶香味十足,吃過之後,你一定會愛上這道非常有特色的傳統名點,做法比面包簡單還好吃,早餐天天吃也不膩!感興趣的朋友,趕緊和寶媽一起學習喜餅最正宗的傢常做法吧
【準備食材】700克面粉,5個雞蛋,100克花生油,100克白糖,8克酵母,100毫升溫水
【做法步驟】
1、在盆中加入700克面粉,打入5個雞蛋,再加入100克花生油,100克白糖,然後8克酵母用100毫升的溫水化開和面,把面活成光滑的面團,蓋上蓋子放到溫暖的地方發酵。
2、面團發酵至原來的兩倍大後,發酵成細膩、綿軟,用手扒開面團,裡面成拉絲狀,說明面團就發酵好瞭。
3、把發酵好的面團取出,放在案板上揉搓排氣,然後把面團搓成長條,分成大小均等的小面團,迅速揉搓光滑,壓扁壓成小面餅狀,時間長瞭會再次發酵,做出來的餅內部結構就不均勻瞭,可以將面好放入餅胚放在不透風的容器中,或者用保鮮膜蓋好,防止風幹,等待二次發酵。
4、將發酵好的面餅放入烤箱下層,上火100度,下火150度,全程用鋁箔蓋好,大概烤25分鐘,中間翻面一次,如果想要賣相好,要註意別烤糊瞭;傢中沒有烤箱的,這一步也可以用電餅鐺烙。
這樣做出來的喜餅,晾涼後要用塑料袋密封保存,等餅裡面的油返出來就回更加的好看,口感也會更好吃。這是寶媽捂瞭一個晚上的樣子,看起來是不是很有賣相呢?吃到嘴中,更是美味極瞭,比面包還營養又好吃,你學會瞭嗎?有時間不妨在傢試著做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