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傢“搓”出來的百年小吃,4到80歲都會做,7毛1根顧客搶著買!
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人文情況,以及不同的氣候條件,造就瞭不同的美食,還有些美食已經歷經百年風霜,現在依舊存在於我們身邊的街頭小巷,成為人們怎麼吃也吃不夠的美食,也有些美食,已經成為瞭一種傳統,經過幾代人的傳承,現在依舊活躍,並且憑借著這份手藝,還養活瞭整個傢族的人,到現在依舊為整個傢族在做著貢獻,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小吃,就是歷經瞭五代的傳統小吃,而且全傢“搓”出來的百年小吃,4到80歲都會做,7毛1根顧客搶著買!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小吃,全傢人都會搓,而且是全傢人搓出來的百年小吃,現在在做這種小吃的,是他們傢族第五代傳人,而他的主要目的則是看著鍋,其餘的全傢老小全部負責“搓”,搓什麼呢?當然是搓麻花。麻花看起來制作非常簡單,但是過程卻非常繁瑣,從一代面演變成一箱的麻花,需要經過好幾道工序,從揉面醒面到搓麻花,每一個工序都容不得傢裡邊的人有一點馬虎。將醒好的面團,分成一個個指頭粗細的小劑子,然後全傢人圍坐在一張大桌臺前,開始這個最繁瑣的工作,搓麻花。
這傢小店位於河南汝陽,除瞭自己的老婆,兒子,兒媳隻外,還有自己80歲的大伯,也就是麻花的第四代傳人,也會坐在桌前幫大傢搓麻花,就連自己四歲的女兒,如今也已經學會瞭搓麻花,並且還做得有模有樣,那是女兒最大的愛好,就是吃剛剛炸成熱乎乎的麻花,每天都要吃上一兩根,已經成瞭一種習慣。搓麻花這個工作看起來非常好玩,但要求卻非常高,首先將這個小劑子搓成長條,兩隻手往不同的方向搓,使面劑子漂亮的扭動起來,而且一大根麻花需要八小股劑子組成,如果人員少的話,根本供不上賣。
但其實搓麻花並不是麻花制作過程中最繁瑣的一步,80歲的老大爺說得好:“麻花做的再好,不會看鍋等於白瞎!”看鍋,也就是在麻花做好之後,下入油鍋中炸制的過程,需要一個人專門站在鍋邊守著,觀察麻花的顏色,以及油溫的變化,並且在麻花剛剛下入鍋中的時候,就要開始不斷的攪拌,讓長得不太漂亮的麻花,逐漸形成,規矩的樣子,還要讓即將沉底的麻花,快速的翻上油面,其間更是要不斷的翻動,讓每根麻花都受熱均勻。這樣炸出來的麻花吃起來才會非常酥脆,即便是單獨掰開一小根兒吃,也非常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