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過,天朗氣清。每逢周末,到巴州區平梁鎮青包山村“百裡花廊·雲上青山”農旅融合示范園遊玩的市民絡繹不絕。
依托青包山村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優美的自然景觀,巴州區打造瞭總投資3.6億元的青包山農旅融合示范園項目——“百裡花廊·雲上青山”。在這裡,賞花、采摘、露營、漫步綠道等多種遊樂方式讓人目不暇接;遊客中心、鄉村民宿、康養中心、花廊景觀鱗次櫛比,更讓人賞心悅目,成為巴中市民休閑娛樂新的“打卡地”。
“百裡花廊·雲上青山”農旅融合示范園,是巴州區落實市委部署,探索推進產業園區、田園景區、新型社區同建,生產、生活、生態相融,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巴州區堅定把“三區同建”作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統籌實施各類重大項目,持續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環境宜居宜業、群眾富足富裕,努力讓好山好水成為“好去處”、好景好業成就“好日子”,加快重塑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
“三生相融”強化引領
高標準謀劃實施項目
推進“三區同建”離不開項目規劃建設的支撐作用。
近段時間,位於巴州區鼎山鎮的1.7萬頭肉牛標準化育肥場項目一派火熱建設景象。項目施工方組織動員工人、各類機械奔赴項目、趕赴工地,接續去年工程進度,進一步加速項目建設。目前,項目圈舍地基基礎工程建設已經完成。
巴山肉牛標準化育肥場項目總投資5億元,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標準化肉牛育肥場。
堅持“三生相融”,推進“三區同建”,巴州區著力在項目謀劃、招引、實施上下功夫。
謀劃項目突出綠色引領。巴州區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項目謀劃全過程,發佈以土地資源、存量載體、城市更新和產業園區為主的重大項目清單,敞開胸懷“擁抱”新基建、先進制造業、生物醫藥、文旅康養、新能源新材料等優質項目,確保項目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招引項目強化綜合效應。巴州區綜合考慮項目對主導產業的拉動、對良好生態的帶動、對民生福祉的促動,圍繞現代服務業、食品醫藥“1+1”產業佈局,聚焦建設現代商貿物流集聚區、城郊文旅康養示范區、綠色工業發展示范區,堅持沿鏈招商、以商引商、招大引強。先後引進光電顯示及玻璃蓋板生產線、1.7萬頭肉牛標準化育肥場、蜀道巴中現代物流園、巴城記憶文創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推動招引項目“入園、上線、嵌城”,放大集聚集群綜合效應。
推進項目註重提質增效。巴州區緊盯簽約開工率、資金到位率、投資完成率,逗硬執行項目工作績效管理、工作專班重點推動、三包三掛鉤等成熟機制,創新實施重點工作“月調度”機制,確保項目如期完工、及時投用。省市區重點項目234個、總投資689.5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58.9億元。今年一季度44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5億元、投資完成率32.1%,17個新開工項目已開工13個、開工率76.4%,22個續建項目全部復工。
邁步新的一年,巴州區堅持項目建設不動搖,也擘畫瞭項目施工圖——
2023年計劃新增儲備項目400個、總投資800億元,轉化開工200個、總投資400億元。今年一季度,已新增儲備項目130個、總投資150億元,轉化開工75個、總投資80億元。
2023年計劃新簽約落地項目40個,到位資金62億元以上,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個以上,確保“1+1”產業項目個數、制造業項目個數、落地園區項目個數占比均不低於70%。
各有側重統籌推進
興產業建景區管社區
近年來,巴州區豐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農耕體驗、生態采摘等業態,把產業園區打造成為田園景區,把一個個美麗新村打造成為一個個美麗景點,實現農副產品、鄉村旅遊創意產品和鄉村旅遊“三豐收”,為鄉村可持續發展註入新鮮血液。
產業園區建設首重產業興旺。在實踐中,巴州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統籌產業業態、基礎配套、生態環境、文化生活、空間景觀一體規劃。按照建成一個、提升一個、創成一個的總體思路,綜合實施農業產業和文旅產業、農村基礎設施補短、農村民生類、鄉村治理類等項目。推行“國有企業/新型經營主體+集體經濟+農戶”等聯農帶農機制,采取供銷社保底收購等模式,發展現代產業。兩年實施“三區同建”項目126個、總投資18.2億元。
田園變景區,這樣的景區怎麼建?當前正是春管時期,占地面積130餘畝的白雲現代農業觀光園裡,餐飲民宿、水果采摘園、農耕體驗園、荷花觀賞田等應有盡有,山地運動公園50畝、林間步行道勞動實踐基地、標準化競技釣場等項目陸續上馬。現場隨時可見村民為藍莓除草、施肥、剪枝……
近兩年,巴州區深入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危房改造等項目3800餘戶、盤活閑置房屋170餘宗;因地制宜發展果蔬、花卉、苗木、藥材等傢庭經濟,深入開展“美麗村莊”清潔行動,整村推進“廁所革命”62個;引導農戶規范發展餐飲、店商、民宿、農傢樂等復合經營,提供采摘、垂釣等“都市農夫”新體驗。
民房變民宿、庭院變花園、農戶變商戶,巴州區農村正在成為城市休閑、文旅康養的好去處。2022年,全區鄉村接待遊客近400萬人次,為經營主體平均增收7萬元。
新興社區怎麼管?巴州區也給出瞭自己的答案。巴州區堅持基層治理項目化,跨村建設聯合黨委6個,選優配強班子和後備隊伍。著力持續做精三治融合,全覆蓋建設鄉鎮和“三區同建”示范點群眾訴求快處中心(站),不定期開展村級事務“放榜”,實現矛盾調處不出村。一批公共服務得到補齊,幫辦代辦惠民惠企實事1.2萬件次,農村信訪量、紀檢信訪量、網絡輿情量下降七成多。
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巴州區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理念推動“產村景文人”深度融合發展,在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也在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同建同管同治理
提升“三區同建”品質
巴州區玉堂街道橋爐村的蔬菜基地裡,發展蔬菜種植業的王磊正在智能育苗中心觀察辣椒苗的長勢情況。“這一批培育的辣椒苗長勢良好,5月份就能供應市場。”
在玉堂街道橋爐村,這裡的蔬菜基地規模達2000畝,配備瞭智能育苗中心1處、冷藏保鮮庫1處。為實現基地增效、農民增收,園區引進瞭專業大戶、傢庭農場、專合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農戶種植蔬菜。據估算,該蔬菜基地年產各類蔬菜8000噸、產值達3200萬元。
放眼整個玉堂街道,優質蔬菜種植面積已有上萬畝。
在“三區同建”過程中,巴州區堅持農旅產業建管並舉。組建景區管理中心,明確國有企業建設經營職責,理順農業園區、旅遊景區建設運營體系,有效解決“群眾怕業主跑路、業主怕群眾難纏、政府怕無限兜底”問題。做好基礎提質、服務優質、品牌高質三篇文章,推進田園成景、景田相融。
為更好推動新型社區建治同步,巴州區強化黨建對基層治理引領作用,持續政治化育、能力培育、作風教育,做好外來人員管理融入,努力樹立新風尚、培育新農民、建設新傢園,推動社區治理由能治向善治轉變。創成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區),國省市鄉村振興示范村50個、省市級“六無平安村”81個。
實施“三區同建 ”,也為巴州區農民農村逐步共富拓寬瞭路徑。據估算,2022年“三區同建”示范片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6萬元,高出全區平均水平15.3%;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水平達到14萬元,比全區平均水平高3萬多元,預計今年“三區同建”示范片內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可突破20萬元。
當前,巴中明確提出將“工作重心要轉向產業培育振興,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促進老區振興”。
巴州區落實市委部署,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堅持“三生相融”,探索協同推進“三區同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大巴山居圖”在巴州大地上徐徐展開。
點一點,一鍵回顧往期精彩
巴州區委黨建工作、全面依法治區暨政法工作會議召開
新進展!巴州這2個項目引關註!
主管丨中共巴中市巴州區委宣傳部
主辦丨巴中市巴州區融媒體中心
來源丨巴中日報
編輯丨劉思影 校對丨劉曉慧
責編丨張懿嘉 審核丨朱繼釗 終審 丨廖靜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