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摊里的 烟火”
推着小推车的老人在卤菜摊前驻足,眼神扫过玻璃柜,指尖轻轻一点,老板便心领神会:“还是半只盐水鸭,带点卤汁?”
这温暖的默契,就发生在锁金农贸市场的国水卤菜店门口。作为三代传承的老摊子,这里的卤料是家传配方,没有香精,味道藏着老南京的味觉记忆,而这份“一看就懂”的熟稔,更是摊主与居民几十年攒下的情谊。
在这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菜场里, 国水卤菜只是“顶流老摊位”的一个缩影。升级改造后的菜场变得宽敞明亮,那些扎根于此的老摊主,依旧守着烟火,也守着一代代人的情怀。
“董大叔,两斤羊腿肉切薄点,还跟以前一样!” 七家湾牛羊肉铺前,老熟客碰面打个招呼,不用多废话,老板就知道要买啥!
“45年前就开始在这摆摊,那会儿还是个小伙子,那时候铺子都是露天的篷子,冬天冷夏天热”。
从最初的露天敞篷摊,到如今宽敞的铺位,董大叔见证了菜场的每一次蝶变,也陪着无数老南京从青涩到鬓边染霜。
对他来说,菜场早已不是谋生的地方,而是心里放不下的根。 “现在条件好了,可这个摊子我舍不得丢,这里是我的根。”
不远处的 老姬土猪热鲜肉摊,37年的刀刃从未停过。老姬卖了一辈子肉,刀起刀落间全是功夫,热鲜肉的鲜嫩是老南京认准的地道味。
“看,当天宰杀,还热乎的,南京人买肉就认新鲜。” 他看着熟客从带娃买菜到领着孙辈来,心里比啥都踏实,“就算退休了也想干,离不开这个菜场了。”
耿老二蔬菜平价店的老板娘,30年如一日守着一摊青绿。“以前菜场挤得转不开身,现在多亮堂啊!” 她既见证了菜场的变迁,也摸清了老南京的口味:“南京人都喜欢农家自种的菜,觉得更加绿色健康,菜场这两年升级后客流量很大,我们的生意还不错。”
新鲜的蔬果、公道的价格,还有热情的招呼,让这家店成了很多老南京买菜的“固定选项”,熟客路过总会停下唠两句。
而这座老菜场的惊喜,远不止老味道。
买块新鲜后腿肉,直接送到 “猪猪鲜健康肠”摊位,现场加工成Q弹的火腿肠,无添加更放心;
在 “大仓鱼市”挑几斤鲜活海鲜,交给加工区师傅,蒸、煮、辣炒任选,旁边就有就餐区,坐等热气腾腾的海鲜大餐!
这是“把餐馆搬进菜市场”的创新尝试,也成了锁金农贸市场最亮眼的转型标签。
锁金农贸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殿凯表示,接下来还会引进更多网红产品,让老菜场焕发新活力。“无论怎么创新,那些坚守几十年的老摊位,永远是菜场的灵魂。”老摊位的坚守,让菜场不再只是买菜的地方,而成了老南京人心里最温暖的烟火地。
你记忆里有没有这样一家
“藏着故事”的老菜场摊位?
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文案、编辑:刘婧
执行主编:房呱呱
主编:马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