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要免门票了!
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通告,自2025年12月1日起,杭州灵隐飞来峰景区(含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实行免票政策,入园实行实名预约制。游客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平台搜索“杭州灵隐飞来峰”小程序实名预约,预约功能已于11月24日8时开放。
这意味着,游客无需再支付灵隐飞来峰景区45元门票和灵隐寺30元香花券,合计75元的费用将全部取消。
当景点不再收费,门票经济在经历怎样的转型?
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
将实行线上实名预约制
为确保游览体验和文物保护,灵隐飞来峰景区将实行线上实名预约制,每日设有限额:工作日3.5万人、双休日5万人、节假日6.5万人,约满即止。游客需至少提前1天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搜索“杭州灵隐飞来峰”小程序预约入园名额,不支持当日预约。已购买2025年杭州公园年卡或杭州寺院年票的市民,在2025年12月31日前仍可凭年卡直接入园,无需预约。
灵隐飞来峰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的山峰之间,是著名的佛教胜地。景区包括灵隐寺和飞来峰,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2011年“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灵隐寺也成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11月24日早上8时许,记者打开预约小程序看到,目前可预约12月1日进入灵隐景区的资格,12月2日及之后的日期暂不可预约。记者实测发现,预约流程较为顺利,登录账号后输入游客姓名、身份证号及手机号即可预约,全过程不到1分钟完成。预约界面可同时预约至多5人的名额。
预约系统提醒称,预约开始时间为每日8时整,游客可提前7天进行预约,预约时段分为上午和下午,当天不可预约。游客游览须按照预约时段入园,错过预约时段将无法进入景区,同一证件号在预约当天仅可进出1次。
走出“门票经济”
降价免费是否会成为趋势?
据统计,灵隐寺2023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香花券30元粗略计算,门票总收入为3.6亿元,2024年灵隐寺游客量约1100万人次,门票收入约3.3亿元。杭州市西湖区公布的2025年区级重点指标显示,全年门票收入的目标为不低于48143万元。截至9月30日,已实现门票收入42721万元,完成88.74%。
灵隐飞来峰景区免票,看似要“舍弃”一大笔收入。但换个角度看,游客省下的门票钱,很可能转化为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消费。这种消费更具弹性和延展性,能带动更广泛的产业链。因此,免票就像杠杆的支点,能够撬动更多的投入、收入和就业岗位。
舍小利以谋大局。不靠卖门票挣钱,杭州已有多年实践。早在2002年,杭州就对西湖南岸线旅游、商业和服务业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通过拆除高墙与围栏,形成总长15公里的环西湖岸线景观带,并免费向游客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西湖免费开放后,杭州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降反增,年接待量始终在3000万人次以上。
杭州的旅游年综合收入从2002年的29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450.3亿元。不囿于一景一票,可以拼起更广阔的文旅产业版图。
免票不仅是一种经营策略,也是一种形象塑造。这一政策真正实现了“还景于民”,既吸引更多游客“零门槛”走进景区,也营造出开放、包容、友好的城市氛围。当一座城市收获好口碑、拉满“好感值”,自然也就具备了人才“引力”、累积起发展动力。
放弃门票收入,并不意味着放弃管理责任。景区失去了门票这一“铁饭碗”后,就必须在优化游客体验、延长产业链条、丰富消费业态方面下更大功夫。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阶段性免门票活动吸引游客,已成为很多5A级景区的常用策略。其中,沂山风景区推出“山东省户籍居民免门票”政策,迅速点燃省内游客的出游热情。自10月9日政策实施以来,景区不仅在节后传统淡季迎来客流回升,更在10月18日至19日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形成一波错峰出游的小高峰。
10月10日至11月30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八泉峡、红豆峡、青龙峡)面向全国游客开启免首道门票的优惠活动;据“中国黄山”微信公众号,游客凭2025年10月至11月已核销入园的黄山风景区门票信息,可以在2025年12月1日至2026年1月31日享受再次进山复游免门票一次的政策;10月15日至11月30日,长白山景区面向黑龙江、吉林、辽宁高校在读大学生推出免门票政策。
另外,安顺黄果树、江西庐山等多个旅游景区实行“一票游多日”;苏州周庄古镇推出“一次购票,终身免费”政策。从“卖门票”转向“卖服务、卖体验、卖文化”,不仅精准回应了游客的现实需求,也倒逼景区探索更多元的盈利模式,从而激活旅游全产业链。
当然,并非所有景区都适合“一刀切”式免费开放。毕竟,不同景区的收入构成、管理成本、配套成熟度等不尽相同。对于生态脆弱、需严格限流的自然保护区等,门票仍是必要的调控与管理手段。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如果继续依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走“圈山圈水收门票”的老路,将难以适应新时代旅游经济,尤其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国有重点景区若维持高票价,不仅会面临发展正当性的质疑,也将难以应对游客需求的变化。
因此,国有重点景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下调门票价格直至免费,已成为一大趋势。
同时,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下调乃至免费,是政策、市场与社会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层面看,随着旅游日益普及,公众对高等级景区、特别是国有景区票价过高的关注持续增强,景区必须回应这一社会关切。从市场角度看,消费行为正从景区内向街区及公共休闲场所扩散。政策层面,推动国有景区降价免费也是国家明确的方向。
思路一变天地宽。旅行图的是开心,增收贵在长久。跳出“紧盯门票”的局限,因地制宜做好“加减法”,真正把游客体验放在首位,让八方来客收获惊喜,地方文旅自然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