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电视台《艺术名家》栏目组:孙凤章
前言
甲篆镇坡纳屯是盘阳河流域的长寿屯之一,是巴马党建促旅游脱贫和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源地。在屯级党支部引领下,由村民理事会组织村民发展康养旅居产业,通过支部引领、协会协调、企业带动、群众参与。“运行模式打造了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屯共有70户全部发展农家旅馆,床位1100张,常住旅居"候鸟人”超过900人,月接待游客10000人次以上,仅农家乐旅馆一项,每年可为群众户均增收8万元以上,2024年人均收入约3万元。党建促旅游脱贫"坡纳模式"入选全国先进型案例;先后荣获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特色村”“广西五星级旅游区"等荣誉称号,成为城镇人群向乡村流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典范。
一、盘阳河生态人文的交融
2025年11月21日下午,记者受巴马瑶族自治县百马村黄甫颜书记的邀请来到坡纳屯。
在冬日的暖阳中,显得格外宁静而充满生机。盘阳河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绕村而过,河岸边的文化广场上,巴马候鸟人正悠闲地散步,也有意境的在学习跳国际标准舞。广场周边,有便民理发、水果销售、卡拉OK、欢笑声与广播里传来的山歌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盘阳河生态与人文的交融,作为坡纳屯的母亲河,盘阳河不仅滋养着两岸的农田,更承载着屯落的历史记忆。近年来,通过河道清淤、植被修复和生态步道建设,河水重现清澈,沿岸增设的观景平台与休憩亭榭,成为村民日常休闲和游客驻足的重要空间。河畔的百年古榕树下,常有三五个候鸟人围坐闲聊,讲述着屯里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从贫困到小康的变迁故事。
二、文化广场和宣传画廊:是乡村文明的活力核心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青山绿水间,坡纳屯文化广场如同一颗跳动的心脏,为这座壮族村落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活力。这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广场不仅是村民日常生活的聚集地,更承载着传承文化、凝聚乡情的重要使命。广场北侧矗立的壮族农耕文化浮雕墙,以粗犷的线条勾勒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劳动场景。每一道凿痕都记录着壮家儿女与土地相依相守的岁月,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南侧的标准化篮球场和舞台则展现了现代乡村的生活图景——白日里篮球划出青春弧线,夜幕下舞台点亮民俗盛宴。山歌对唱的悠扬旋律与竹竿舞的欢快节拍在此交织,让传统文化在节庆中焕发新生。
三、平日里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馆
广场东侧的农家书屋犹如一盏不灭的明灯。藏书逾5000册的书架前,每晚都有青年学子在灯下潜心阅读。纸质书页的翻动声与电子设备的轻响共同谱写着乡村夜曲,知识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中悄然萌芽。书屋的灯火不仅照亮书页,更照亮了乡村的未来。这个空间完美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功能:节庆时是传承文化的展演场,平日里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馆,夜幕下又化身为滋养心灵的读书角。浮雕墙上的稻穗图案与篮球场上的矫健身影相映成趣,山歌的古老音律与书页的现代墨香彼此交融,共同构筑起坡纳屯独特的精神家园。
四、新巴马人的和谐共处
作为巴马最早一批乡风文明示范屯,坡纳屯通过制定屯规民约、开展“好家训”上墙、评选文明家庭等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每家每户。文化广场作为这些活动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当地居民与新巴马人的和谐共处,展现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共同发展的乡村新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坡纳屯文化广场以其多维度的功能,生动诠释了乡村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公共活动的空间载体,更是凝聚乡情、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精神高地,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而深厚的文化动能。
五、巴马盘阳河是坡纳的命脉源泉
在桂西北的喀斯特峰林之间,一条碧色绸带蜿蜒穿行,这便是被壮乡儿女尊为母亲河的盘阳河。其水流自凤山县水源洞涌出,经那社乡田垌时,以天地为纸、清流为墨,在广袤田野间勾勒出飘逸的草书“命”字,因而得名“命河”。这形神兼备的天然笔墨,不仅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更是坡纳村落赖以生存的生命图腾。
晨光初醒时,盘阳河笼罩在乳白色薄雾中,两岸凤尾竹垂首轻点水面,惊起粼粼波光。河心小渚上几株枯树斜生,虬枝铮铮如卫士守望流淌的岁月。沿河碧道间,壮族老翁独坐石桥凝神远眺,任时光随水声缓缓沉淀。此刻的盘阳河似翡翠凝脂,将山影云霭尽收怀中,连空气都浸透着草木清香与水的清甜。这条生命之河以迂回之姿滋养着坡纳的万物生灵。河水富含矿物质,呈弱碱性,成为沿岸百岁老人延年益寿的天然琼浆。当四海游人聚于河畔广场击鼓强身,当百岁渔翁在巴盘屯笑谈往昔,当百魔洞内负氧离子浸润肺腑,盘阳河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水流,升华为连接天地生灵的纽带。其水流经百鸟岩荡舟碧波,最终注入赐福湖时,奔涌的河水忽然沉静如睿智长者,将高峡平湖的壮美悄然珍藏。
六、坡纳屯蔬菜水果派对:一场为民服务的盛宴
在广袤乡村的怀抱中,坡纳屯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而每年一度的蔬菜水果派对,更是成为了村民们翘首以盼的盛事。这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狂欢,更是一次为民服务、传递温暖的生动实践。
精心策划,只为村民满意。派对前夕,百马村坡纳屯的领导精心设计的派对方案。从蔬果的采购到场地的布置,从活动的流程到应急预案,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推敲。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引入“蔬果盲盒”的概念。村民们可以随机领取一份装有不同蔬果的盲盒,既有本地的特色农产品,也有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同时,还设置了“蔬果知识问答”环节,让驻地新巴马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学到实用的农业知识。为了确保派对上的蔬果新鲜、安全,坡纳屯的采购团队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他们不仅走访了本地的多家农场和果园,还远赴周边城市,寻找优质的供应商。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验,最终采购回来的蔬果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品质上乘。每一颗蔬菜都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每一颗水果都散发着甜蜜的香气。
七、百马村坡纳屯:青山绿水间的诗意栖居
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百马村坡纳屯如同一颗被时光遗忘的翡翠,安静地镶嵌在层峦叠嶂之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工业的痕迹,只有潺潺的溪流、苍翠的竹林和错落有致的木屋,共同编织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唤醒沉睡的山水,曾经的坡纳屯,也曾被杂乱无章的棚屋和堆积的杂物所困扰。开展的两轮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百日攻坚”,如同一阵春风,吹散了笼罩在村庄上空的阴霾。村民们齐心协力,拆除了影响村容的临时建筑,清理了堆积多年的垃圾,让原本被遮蔽的青山绿水重新焕发出光彩。栽树添绿:编织绿色的梦想。“栽树”是坡纳屯建设美丽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村民们自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了各种果树和花卉,春天有桃花、梨花争艳,夏天有绿树成荫,秋天有果实累累,冬天有松柏常青。这些树木不仅美化了村庄,还为游客提供了遮阳避暑的场所,让每一次到访都成为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八、坡纳度假村:时光褶皱里的温柔乡
晨光初醒时,坡纳度假村像被露水吻过的绸缎,在薄雾中舒展着柔和的轮廓。远处山峦如黛,层叠起伏,仿佛大地沉睡的脊梁;近处清泉潺潺,水声泠泠,似有若无地低语着岁月的静好。这方天地,是造物主遗落在尘世的一颗明珠,将喧嚣隔绝在绿意之外,只留一片纯净的温柔。
步入度假村的餐厅,香气便如灵动的精灵,牵引着旅人的脚步。特色佳肴陈列于案,色泽诱人,宛如一幅未干的油画。轻夹一箸送入口中,味蕾瞬间被点燃——那是山野的馈赠,是匠心的凝聚,每一口都似在舌尖绽放一场狂欢派对。独特的滋味萦绕不去,初尝惊艳,回味绵长,让人甫一离席,便已开始思念那唇齿留香的曼妙。
九、结语
旅人纷纷嚷嚷往广场挤入,空气中弥漫着纯粹的快乐。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寸肌肤都浸染着治愈的力量,烦恼如烟云消散,只余满心的安宁与满足。坡纳度假村,何止是旅途的驿站?它是一首写给疲惫灵魂的诗,是喧嚣世界外的一隅桃源。在这里,清风拂过面颊,洗净尘埃,佳肴滋养脾胃,萌宠温暖心房。最经典的风景,从来不在远方,而在心灵被温柔以待的瞬间。
坡纳度假村旅人穿过喧嚣的广场,在星空下驻足回望——那些被清风拂过的面颊、被佳肴滋养的脾胃、被萌宠温暖的心房,此刻都融汇成记忆中的温柔烙印。时光在此刻舒展成绵长的诗行,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最经典的风景从不需跋山涉水追寻,它藏在心灵被全然接纳的瞬间,在疲惫灵魂与自然相拥的共鸣里。这片桃源般的栖息地,终将化作旅途中最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回归生活时依然澄澈的内心。
作家简介
孙凤章,网名: 冷娃,上海市人,现为:亿央网,世纪大采风组委会会员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艺术名家》栏目组特聘《艺术导师》职务。《中外诗人》编委,长江分社社长。《中国诗报》副总编。
2023年7月,在全国第六届《新绪杯》文学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被评为新时代杰出艺术家。《江南文学》《新绪文学》《中国民俗文苑》特约作家,签约诗人。《南湖——庆祝建党百年诗选》编委。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琴棋书画,创想艺术的追梦者,被网友称之为:“多栖艺人,旅游达人”。践行世界采风之路,已畅游了18国。
作品略见《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百度APP》《搜狐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种媒体,曾在官方平台,荣获诗歌大赛一等奖、首席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新时代最具有影响力艺术家等称号。书画作品曾被国内外人士收藏。在《中外诗人》多次发表了个人作品专辑。同题诗歌作品《南湖》已被编入贺敬之顾问题字的《南湖—庆祝建党百年诗选》全球出版发行并获得”优秀奖“,同时获得”建党百年优秀诗人“荣誉称号。
【2022虎啸龙腾诗词春晚】13节目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