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央媒关注!新华社报道西安
创始人
2025-11-22 15:02:35

11月18日,新华社以文章 《来西安,邂逅你最爱的那首唐诗》为题,聚焦西安“唐诗之都 建设,文章如下: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你踏上西安这片古老的土地,浓郁的诗意便扑面而来。唐诗,是人们走进这座城市的特有方式。

来西安

便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邀约

一场与唐诗的美丽邂逅

10月29日,游客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拍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这为西安弘扬唐诗文化带来新机遇。

西安提出打造“唐诗之都”文化品牌,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唐诗文化与市民生活、文商旅发展相融合,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千年前的唐诗,正从书卷中走出,加快融入城市肌理,为游客带来更多诗韵文化体验。

10月29日,演员在西安曲江飞行剧院演绎“飞越唐诗长安”的场景。

流光溢彩的大唐不夜城灿若繁星,人头攒动,诗仙“李白”凌空而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璀璨灯火中,五湖四海的游客心口同振,和“李白”齐诵《将进酒》,中华文脉的魅力在此刻迸发。

夜色中树枝上悬挂的诗灯,地铁站厅里、车厢中、把手上的诗句,瞬间让游人完成一次与诗人的隔空对话。“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终南山、大雁塔、曲江池……一个个地理意象标识,让唐诗从古风中走来,变成“可读”的风景。

“我们正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推动唐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让唐诗赋能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左东介绍,西安市将建立唐诗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全面盘点唐诗元素景点景区资源,深化与唐诗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打造“跟着唐诗去旅行”的深度旅游线路。

10月29日,游客在西安曲江飞行剧院体验射箭。

“你遇见的不只是一首诗,而是和中国文化的共鸣,仿佛遇见了一千多年前的诗意等待。”安徽游客马冲说,到了西安,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便自然觉醒。

《建议》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唐诗已成为西安市蓝田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为和美乡村旅游带来文化诗意。循着“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等唐诗名篇,一场以“追寻诗人足迹”为核心的文化之旅,正吸引游客走进山野,寻找跨越千年的诗意共鸣。

图/蓝田宣传

诗人王维曾在蓝田辋川隐居,写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佳句。在辋川溶洞景区,300余首唐诗通过光影技术在溶洞内流转,成为传承弘扬唐诗文化的新场景。当地还聚焦王维元素和唐诗文化,研发田园诗意特色菜品,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唐诗文旅产品。

千年古都,诗意长安。无论是“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的繁华都市,还是“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的惬意山野,每一次穿行西安的寻迹,都是一次对唐诗文化的寻踪。“唐诗之都”西安,等你! (文章有删减)

来源:新华社 西安文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温泉节启动!快来清池温泉解锁“... 今天(11月22日)上午,伴着小雪节气的轻寒,以“温暖相约 共育未来”为主题的2025清池温泉节在国...
百草益寿:小雪养生丨掌握1忌3... 进入小雪时节,天地间阳气渐衰,阴气盛长,天地闭塞,阴阳不交。此时,意味着寒气正式来袭。 受寒冷气候...
冬季进补的“宜”与“忌”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冬季通过饮食调理身体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式。冬季进补应该从立冬开始吗?...
天南海北市井风味齐聚成都 共谱... 11月21日至23日,在四川省商务厅指导下,以“寻味烟火气”为主题的抖音生活服务“烟火集市”在四川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遵义,品... 11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遵义 品味酱香》节目组一行走进贵州珍酒酿酒车间,通过视频直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