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雪时节,天地间阳气渐衰,阴气盛长,天地闭塞,阴阳不交。此时,意味着寒气正式来袭。
受寒冷气候影响,人体新陈代谢随之减慢,身体会进入“平缓”状态。所以,抵制寒邪的力量会相对较弱,更容易生病。
老话说“小雪不养生,入冬找医生”。因此,小雪节气要顺应天时,遵守节气养生之道,坚持以“养阴防寒”为原则,做好1忌3宜2秘诀,让你一冬不生病。
一忌
忌过度滋补
到了小雪节气,很多朋友遵循冬季进补的养生方式,但也要讲究饮食平衡,防止给身体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比如,过度食用滋补品,会让身体处于“躁”的状态,容易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还会加重脾胃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积食、腹胀等表现。
三宜
宜养肾
小雪过后,身体抵抗寒邪的能力下降,所以要靠补益肾精来强化身体机能。
建议大家,可以通过黑色食物来养肾,比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肾精的封藏,能巩固人体先天之本,从而增强抵制寒邪的力量。
宜养血管
小雪节气,天寒地冻,人体血液流动变慢,容易诱发心血管病。
含有叶酸类的果蔬能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直接联系)
另外,叶酸还能调节情绪,让心情更舒畅,也能辅助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含叶酸的果蔬有菠菜、猕猴桃、橘子等。
宜强肺气
小雪过后,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出现呼吸道系统问题,像咳嗽、咽干、有痰等。此时,建议大家可以吃些萝卜来缓解。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是冬日养生佳品。
此时适当吃一些白萝卜,可以止咳化痰,缓解寒邪引发的呼吸道不适。
它含有的芥子油和膳食纤维还能促进消化,养护肠胃。
两秘诀
清内火
小雪过后,室外风寒加剧,室内温度较高。很多朋友总在室内不出门,很容易生“内火”,出现大便干结、口腔溃疡等症。
因此,要格外注意清内火。
苦味食物是消内火的天敌,像莴笋、苦菊、生菜等,都能来解热去火、清热润燥,缓解上火引起的各种不适。
防风寒
除了注重清除内火之外,还要注意外防风寒。
外防风寒不仅要适当增添衣物,还要注重中医养生方法。
比如中药泡脚,可在泡脚水里加入祛寒暖身的艾叶,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补充肾气,抵制风寒。
也可以按揉驱寒的穴位,比如肾经原穴太溪穴。
刺激太溪穴能滋肾阴、补肾气,还能调动生命的原动力,让气血上达于面,下行于足,增强身体抵御寒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华隆. "小雪节气养生保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1(2023):42-43.[2]杨璞.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小雪节气话养生." (2019).[3]权娟, and 许心怡. "小雪节气养生手册."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11(2018):2.
[4]飞扬. "小雪节气养生的9个常识." {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11(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