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茅台崩三成,国产红酒量跌八成,国人为什么不爱喝酒了?
创始人
2025-11-20 20:43:03

不止是白酒,红酒市场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2025年,我国白酒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价格震荡。曾经被视为“液体黄金”的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已经跌至1640元左右,和今年年初相比,暴跌超过30%,部分电商平台甚至还出现了补贴后1499元的低价。

茅台的价格崩塌不仅改写了茅台的价格记录,更折射出整个白酒行业的深层调整。

价格反映了需求,茅台价格下滑的背后,看起来好像是国人更不爱酒了,但背后的原因还不仅仅是不爱喝酒这么简单。

从上市公司财报来看,我国白酒行业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其中贵州茅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309亿元,同比增长6.32%,归母净利润646亿元,也同比增长6.25%。

看起来,茅台营收利润都在上涨,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茅台只是一个个例。

另一家白酒巨头五粮液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今年前三季度,五粮液同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26%,归母净利润下降13.72%。

而那些区域酒企处境就更艰难,口子窖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24%,净利润更是下降43.39%,几乎是腰斩。

白酒企业营收下滑,利润下滑,已经成了一个大趋势,数据反映的直接结果就是,白酒的确是卖不动了,但白酒需求降低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先看白酒行业面临的困境。首先就是库存压力,2024年白酒行业库存总量直接达到历史新高,部分企业库存周转甚至需要一年之久。

然后就是消费场景萎缩。传统上喝白酒的消费场景无非就是商务宴请和接待,亦或是婚宴等等,但这些传统的消费场景在今天早已经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结婚对数走低,婚恋市场低迷,然后就是接待和商务宴请,也因为企业的利润下滑,导致这方面的需求减少。

最后就是年轻消费者的流失。90后和95后对白酒兴趣进一步降低,更倾向于低度酒品,这也导致白酒根本卖不动。

白酒市场惨烈,红酒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国产红酒市场在2025年更是遭遇了断崖式下跌。其中龙头企业张裕发布的2024年财报被业界称为“20年来最差财报”,全年营收下滑25.26%,净利润暴跌40%,扣非净利润降幅高达71%。

2025年第一季度,张裕虽然营收微增0.01%,但扣非净利润仍小幅下滑0.82%。

国产红酒下跌80%背后,和白酒也有相似之处。首先是进口红酒的冲击,进口酒占比约50%,高端进口酒更受消费者青睐。

另外消费场景也有所变化,商务消费缩减,日常消费场景也没有打开,毕竟红酒和中餐并没有那么相配;而红酒的日常消费,还是以中餐为主。

红酒的问题还是在于,国产红酒论知名度,没有国外红酒高;论价格,这几年国内外红酒价格普遍很低,一些进口红酒价格也下探到几十元,而国内一些红酒的价格反而还要更高。

说完了红酒和白酒,国内啤酒市场也不好过。

2025年,国内啤酒市场呈现总量下降但结构分化的特点。百威亚太上半年啤酒总销量同比下降6.1%,收入下降5.6%。但具体到精酿啤酒反而成为亮点,预计2025年国内精酿啤酒消费量达23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17%。

华润啤酒通过高端化转型实现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增加0.8%;青岛啤酒前三季度净利润也同比增长5.7%,创历史新高。

这也表明啤酒行业正经历从“量减价升”到“量价齐跌”的艰难转变。

可以说,白酒红酒和啤酒之间,啤酒反而是其中表现最好的。但即便如此,仍然挡不住酒类市场的整体下滑和疲软。

国人为什么不爱喝酒了呢?

首先是观念的转变。过去随着对外开放,引入市场经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大量的农民工开始进入城市,靠着体力谋求工作,身体上的疲劳自然也更需要酒精的刺激。

所以白酒需求应运而生。

但到了今天,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更注重健康,也大多从事脑力劳动,“配料表越干净越好”的食品消费理念延伸至酒类。

健康越来越重要,而关于酒的风险,其实也是客观存在的;酒精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标注为“一级致癌物”,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酒精危害的认知。

而那些标注更低度、无糖、有机的健康型酒品反而更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

除了健康意识的觉醒,消费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从喝醉到喝对,浅尝即止的喝酒方式开始成为主流。年轻人也开始拒绝无意义的拼酒,更注重情绪共振而非酒精的浓度。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喝酒,女性消费者占比提升至16%,也进一步改写了市场规则。

当然,传统的酒桌文化的消退,也开始让酒市场走向退步。年轻人讨厌酒桌文化,更讨厌去纠结鱼头要朝向谁的问题,朋友小聚的果酒分享,独处时光的晚安小甜酒等精细化的喝酒场景更流行。

今年新修订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也明确禁止了接待中饮酒,这也进一步压低了白酒市场。

禁酒令等措施对酒类市场的高端消费,还是形成了强力的制约,所以我们今天看到酒类市场也开始出现了疲软。

当然,供需失衡也是客观存在的。白酒供需早已经失衡,公司库存也不断创新高,酱香酒过去疯狂扩产,到2025年预计将新释放100万吨产能,疯狂扩产的代价,其结果就是供需失衡,价格倒挂。

叠加消费端的需求减少,严格意义上说,国人的确更不爱喝酒了。

不管是健康意识的转变,还是经济上的担忧,从总量上看,酒类的消费的确是在减少。

以我自己为例,以前每周都会和朋友去小酒馆聚会,在外面喝到半夜;但今年开始,真的变了,喝酒的需求还存在,但喝酒的频率已经从一周一次变成了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一次,且也不去小酒馆喝了,因为更贵。

在家里喝酒,不管是自己买的啤酒还是打的散装白酒,显然都是一种更经济、更实惠的做法。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酒类的凋零,可能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绍兴马拉松美食小吃福利来啦 美食与黄酒 瑞丰银行·2025绍兴马拉松 瑞丰银行·2025绍兴马拉松 将于11月23日鸣枪开跑。 ...
四川自贡举行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11月20日,自贡市第十六届旅游饭店职工技能大赛,在汇东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市旅游...
“寻味仙桃”活动的美食清单曝光... 刚刚落幕的“寻味仙桃”活动,带我们深度体验了地道的仙桃市美味。我们用镜头记录了这些高光时刻,现在就为...
原创 周...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相信很多的家长们也都已经蠢蠢欲动,开始着手计划和准备带孩子玩出游玩了。 而我们每家...
限号秒光!安徽芜湖网红“捏面叔... 一团彩面在指尖错、捏、揉,再用小刀点、刻、划,一个活灵活现的面塑便信手拈来。近期,在安徽芜湖古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