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衡水景县街头,空气中总飘着绿豆的清香,这香气源自当地传承六百余年的传统美食——粉玍大。这道以绿豆面为主料的面食,承载着景县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饮食智慧,更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符号。
粉玍大的制作始于选料。景县人坚持使用本地明绿豆,这种绿豆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经石磨细磨后,绿豆粉呈现出淡黄绿色,保留了天然的豆香。和面时需将绿豆粉与清水按特定比例调和,搅成细腻如绸的面糊,这一步全凭老师傅的“手感”——面糊过稀则摊不成形,过稠则口感发硬。摊饼是关键环节:将面糊舀入烧热的凹型鏊子,用木刮板迅速旋转摊开,薄如蝉翼的面饼在高温下迅速凝固,待边缘微微卷起时,用竹片轻轻揭起,折叠成规整的三角或四角状。这一动作需一气呵成,稍有迟疑便会影响成品的美观与口感。
粉玍大的魅力在于其“百变”的食用方式。夏日最受欢迎的是凉拌粉玍大:将折叠好的面饼切成细条,过凉水后变得弹牙爽滑,搭配黄瓜丝、胡萝卜丝、蒜泥与香醋调制的“三合油”,入口酸香开胃,绿豆的清香与配菜的脆爽交织,堪称“天然空调”。若想尝鲜,可试景县独创的“粉玍大卷”:将面饼铺平,裹入鸡蛋碎、炸面筋与荆芥叶,淋上芝麻酱后卷成筒状,一口咬下,先糯后脆,芝麻香在舌尖绽放。
若偏好热食,炒粉玍大则是冬日首选。将面饼切块与猪肉、豆芽同炒,绿豆面皮吸饱了肉汁与酱香,软中带韧,配上一碗小米粥,暖胃又暖心。更有趣的是“粉玍大汤”:将面饼撕成小块,与鸡汤、虾仁同炖,汤汁浓郁却不腻,面饼吸饱了鲜味,入口即化。如今,景县酒店还创新出糖醋粉玍大、醋溜粉玍大等菜式,让这道传统小吃登上了大雅之堂。
从明朝永乐年间山西移民的谋生手艺,到如今景县人餐桌上的“待客标配”,粉玍大用六百年的时光,将一粒绿豆的清香,熬成了乡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