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场毕业游学
Graduation
2
0
2
5
在上期的内容中
我们一同领略了
获得游学金的小西瓜们的精彩瞬间
他们的笑容和探索的精神
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本期,让我们继续跟随他们的脚步
深入体验各地的文化与风情
感受那些令人心动的瞬间
九寨沟——阿罗佳秀
感悟生命的壮阔
2
0
2
5
JOURNEY
Jiuzhaigou
在告别菁菁校园的珍贵时刻,承蒙母校西华师范大学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深情厚谊与慷慨资助,我有幸踏上了神往已久的九寨沟毕业游学之旅。这不仅是一次对自然奇观的朝圣,更是一堂生动的毕业课,让我在山水之间感悟生命的壮阔与灵秀。
置身于“人间仙境”九寨沟,每一步都踏入了一幅流动的画卷。观光车首先把我载到了景区的最深处——长海,静谧深邃的湖泊倒映着雪山白云,令人屏息;沿着栈道徒步而下,道路两旁是丰富斑斓的原始树木,在灰蓝色的背景中,有一抹红最是引人注目——“不要脸树”,其暗红色的树皮层层叠叠,能被反复剥取且不影响树木生长,很是有趣;一路观赏,我领略了五彩池如调色盘般的梦幻色彩,仿佛在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传奇;一个个海子平静地流淌,清澈的湖水洗涤着我的心灵.......高原的澄澈蓝天、圣洁的雪山、斑斓的海子、飞泻的瀑布,共同构成了一曲无声的交响,那份纯粹与震撼,足以让人忘却尘嚣,心生敬畏。
此次游学,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更能开阔胸襟、启迪智慧。九寨沟的每一滴水、每一片叶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自然的力量、生命的韧性以及环境保护的深远意义。面对如此鬼斧神工,个人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守护这份美丽的责任。
九寨沟的斑斓深深烙印在我的心湖,由衷感谢母校赠我这样一份难忘的游学经历。展望未来,我将带着母校“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精神,带着基金会传递的这份爱与支持,坚定前行在未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持续探索,勇于实践,将所学所知服务于社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历史文化学院
2025届毕业生
阿罗佳秀
上海之旅——陈康雨阳
视野的开拓与精神的洗礼
Journey
JOURNEY
Shanghai
在即将驶离母校港湾之际,承蒙西华师范大学的深切关怀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慷慨资助,我前往上海,开启了一场以脚步丈量城市脉搏、以心灵感知时代律动的探索之旅。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的跨越,更是一次视野的开拓与精神的洗礼。
迪士尼乐园为我揭开了上海之旅梦幻的第一章。夜幕降临,烟花在童话城堡上空璀璨绽放,瞬间点亮的不只是夜空,更是心中对无限可能与纯粹快乐的向往。穿梭在奇幻王国,沉浸于奇观与梦想之中。
从梦幻乐园移步至历史长廊,外滩以其磅礴气势展现着城市的双重交响。浦西岸,万国建筑博览群无声诉说着百年沧桑,隔江相望的陆家嘴,摩天楼群拔地而起,其中东方明珠电视塔犹如定海神针,巍然耸立。登临塔顶,浦江两岸的壮阔图景尽收眼底。立于透明悬廊,脚下是奔流不息的城市血脉,头顶是触手可及的云端,这一刻,科技伟力与人文积淀在此完美交融。
步入“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即刻被其永不落幕的活力所包围。霓虹闪烁,人潮涌动,琳琅满目的橱窗,交织的八方乡音,共同奏响着开放包容与繁荣不息的时代乐章。这里不仅是消费的殿堂,更是观察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蓬勃脉动的生动课堂,让我切身领悟到开放与创新蕴含的巨大能量。
最后,再次表达对母校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由衷感谢。未来,我定当心怀这份沉甸甸的关爱,将“读万卷书”的积淀与“行万里路”的见识熔铸为前行动力。我立志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更精深的专业素养,积极投身于时代发展的洪流,矢志追寻心中的“远方”,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以卓越成就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新闻传播学院
2025届毕业生
陈康雨阳
刘凤
我的青城山之旅
Travel
2025
走进青城山,就像闯进了一幅湿漉漉的水墨画。这里的静,带着股子让人安心的劲儿,慢慢渗进心里,说不出的舒服。
满眼的绿,是我对青城山最深的印象。路边的树长得特别茂,叶子密得能挡住大半个天,阳光只能偷偷从缝里钻进来,在地上洒些亮闪闪的光点。山路上铺着青石板,被人踩得光溜溜的,偶尔有青苔从石缝里冒出来,看着就有股子生气。
顺着山路往上爬,一步一个景。耳朵里总响着水的声音,一会儿是旁边小溪“叮咚”跳着走,一会儿又变成远处瀑布“哗哗”往下冲,听着比歌还顺耳,爬再多台阶也不觉得累了。
最让我惊叹的是山顶的道观。红墙黑瓦藏在树里头,看着就有年头了。站在观门口往下看,刚才爬过的路像根带子绕在山上,风一吹,满山的树晃来晃去,心里一下子就敞亮了。
这次游学,不光让我见识了青城山的好风景,更明白做事就得像爬山似的,得一步一步慢慢来,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好风景。同时我也要感谢母校西华师范大学这四年的培养,让我有勇气出来看看大千世界;也感谢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给的这次机会,让我毕业前能有这么一段美好的回忆。就像在青城山顶看到的开阔景致一样,我希望未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在开启全新研究生生活以后,收获更多的成长,争取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物理与天文学院
2025届毕业生
刘凤
陈昱昊:
我的桂林之行
桂林
travel
山水画卷中的梦幻之旅
“少年的肩,应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
“少年的眼,应留下星辰大海和山河万里”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千古名句早已在心中种下向往的种子。桂林,这个名字仿佛自带诗意,让人未至便已沉醉。终于,我踏上了前往桂林的旅程,期待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启一场如梦如幻的山水之旅。
当高铁进入桂林地界,透过窗,我看到了桂林的第一抹风景。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来到桂林,漓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清晨,我乘坐竹筏,开始了漓江之旅。江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青山,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镜子。竹筏在江面上缓缓前行,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打破了这份宁静,却又增添了几分灵动。
沿途的风景如诗如画,象鼻山、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等著名景点一一呈现。象鼻山的山形酷似一头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栩栩如生;九马画山的山壁上,天然的纹理仿佛是一幅骏马奔腾的画卷,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布倒影处,江水如镜,山峦倒映其中,仿佛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在漓江上,我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江面上的渔舟点点,还有那偶尔飞过的白鹭,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所有的烦恼和喧嚣都离我远去,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阳朔是桂林的另一颗明珠。西街是阳朔的标志性景点,这里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街道两旁,各种特色小店、酒吧、餐厅鳞次栉比,热闹非凡。夜晚的西街更是灯火辉煌,五彩斑斓的灯光将街道装点得如梦如幻。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桂林美食,如阳朔啤酒鱼、桂林米粉等。啤酒鱼的鲜香、米粉的爽滑,让人回味无穷。
这次旅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含义。桂林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最后,我要诚挚感谢母校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让我有了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机会,也让我有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四年中,母校给了我今后成为人民教师的底气,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岗位的年轻教师也要借着这次游学的经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新时代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时刻谨记母校教诲,在讲台上积极发扬我校学子的奉献精神,坚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 物理与天文学院
2025届毕业生
陈昱昊
青岛畅游——苏遗源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青岛之海:成长的馈赠
黄海之滨的青岛,总以蓝浪为笺,沙滩为墨,写满关于自由与成长的诗行。当第一缕晨光吻过栈桥上的铁链,整片海便醒了——浪尖挑着碎金似的阳光,漫过赭红色礁石时碎成银箔,退潮后的沙滩上,贝壳嵌在沙粒里像遗落的星子,远处的灯塔在薄雾中眨着暖黄的眼,倒让八大关的红瓦屋顶更显温柔,老洋房的藤蔓垂到潮痕边,海风卷着咸涩,混着街角咖啡馆的香气漫过来,像把百年光阴都泡在了这口清新里。
站在防波堤上时,裤脚被猝不及防的浪花打湿,低头便见自己的影子映在退潮的水洼里,与远处的货轮、近处的鸥鸟叠成一幅流动的画。忽然懂了“海纳百川”从不是抽象的词:那些翻涌的浪,既驮着栈桥的铜铃声,也载着五四广场的霓虹,老城区的石阶通向海浪,新海岸的跑道迎着晨光,就像成长里的每一次起伏,都在悄悄积蓄向前的力量。
青岛的海从不是静止的风景,它是最生动的课堂。涨潮时的汹涌教我生生不息,退潮后的滩涂显露出坚韧,而红瓦绿树与碧海蓝天的共生,更像在说:真正的前行,是带着底蕴向远方。
这份认知,全赖师大的栽培、母校的托举,更感谢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慷慨——是你们让我有机会把课本里的“开阔”,变成脚踩浪花时的真实触感。
往后的日子,我想带着这片海的馈赠前行:做教育时,要像海浪对待沙滩那样耐心;遇挑战时,记得灯塔穿透迷雾的笃定。目标或许遥远,但正如青岛的潮起潮落从不停歇,我也会在专业里深耕,在热爱里坚守,让这段与海相遇的时光,成为照亮前路的永恒星光。
——文学院
2025届毕业生
苏遗源
张敏仪:
我的青甘之行
青海-甘肃
青甘环线漫记:在天地辽阔处,读懂成长的方向
车轮碾过戈壁时扬起的沙粒,像极了出发那天行李箱滚轮与师大校门石板路碰撞的声响——七月的风里,我踏上了青甘大环线的游学路。从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到张掖的七彩丹霞,从青海湖的湛蓝波光到茶卡盐湖的镜面晴空,七天六夜的旅程,是地理课上的名词变成脚下的路,是课本里的风景化作眼底的光。
站在茶卡盐湖的镜面之上,天地倒映成不分边界的蓝,忽然懂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意。母校四年的栽培,是给了我们丈量世界的底气:图书馆里翻阅过的地理志,课堂上讨论过的生态保护,都在这片土地上有了具象的答案。当导游说起莫高窟壁画历经千年的守护,忽然想起师大实验室里那些为了数据通宵不灭的灯——原来坚守与传承,从来都在不同的时空里,以相似的姿态闪光。
这份游学的机会,更离不开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是这份心意,让我们得以跳出教室的四角天空,在祁连山脉的褶皱里看见历史的纹路,在翡翠湖的盐晶中触摸自然的肌理。那些在路上关于“未来”的讨论,也因此有了更清晰的轮廓:有人想成为生态保护的践行者,守护这片土地的纯净;有人想做文化传播的桥梁,让更多人看见西北的故事;而我,想把这份“行走的教育”带回课堂,像母校教会我的那样,让知识不只停留在纸页上。
—— 地理科学学院
2025届毕业生
张敏仪
旅
行
张渝强
穿梭西湖湖光与大海浪涌间
杭州旅游记
在即将告别校园之际,承蒙母校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慷慨资助,我踏上了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前往浙江的杭州与宁波,在江南烟雨中感受诗意,在大海之滨触摸辽阔。
漫步杭州西湖边时,恰逢微雨初歇,湖面泛起细碎的涟漪,苏堤的柳枝垂落水面,断桥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恍惚间仿佛走进了水墨画里。走累了便寻一家老字号餐馆,点上一盘西湖醋鱼,鱼肉鲜嫩,酸甜的酱汁裹着鱼身,带着江南特有的温婉滋味,舌尖的满足与眼前的湖景交融,成了独属杭州的记忆。
转赴宁波后,大海的气息扑面而来。站在海边,第一次尝试操纵飞行装置时,心跳随着引擎声加速,当身体腾空而起,海风从耳边呼啸而过,脚下是蔚蓝的海面,远处是连绵的海岸线,那种自由与壮阔的感觉,是书本里从未读到过的震撼。落地后坐在海边的排档,刚打捞上来的海鲜简单清蒸,带着海水的咸鲜,梭子蟹的膏黄、皮皮虾的Q弹,每一口都是大海的馈赠。
这段旅程让我明白,“远方”不仅是历史的厚重,也可以是眼前的湖光、耳畔的涛声。
由衷感谢母校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是这份珍贵的馈赠,让我在告别校园前,亲历了西湖的温润与大海的壮阔。这份记忆会化作前行的底气,往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感动,既读得进案头的书,也走得远脚下的路,在不断探索中,慢慢靠近心中那个鲜活的“远方”。
——新闻传播学院
2025届研究生毕业生
张渝强
旅
行
魏心怡
十二小时的山与己
01
陕西
02
陕西
华山之行
夜爬华山的十二小时,是毕业季最滚烫的注脚。手电筒的光束刺破浓黑,石阶在脚下延伸成没有尽头的线,汗湿的掌心攥着栏杆,风里裹着松涛与喘息。中途数次想放弃,却被前后陌生人的“加油”推着向前——原来独行时,周遭的善意会成为最稳的拐杖。
凌晨五点,东峰顶的风割得脸颊发疼,可当第一缕金光漫过云海,将群山染成琥珀色时,所有疲惫都成了值得。山石沉默如历史,却在晨光里教我:登顶从不是终点,那些咬牙坚持的时刻,早已重塑了脚下的路。
这场夜行让我更深切地懂得,大学四年的成长亦如这场攀登——母校西华师范大学的课堂是照亮前路的手电,师长的教诲是稳固的栏杆。在未来的人生里,我会带着这份"一步一印"的笃定,在教育领域沉下心深耕,既做传递知识的引路人,也当托举梦想的同行者,让每一次前行都带着母校赋予的温度与力量,最终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反哺教育事业,活成照亮更多人前路的光。最后,感谢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生命科学学院
2025届毕业生
魏心怡
张琳:
我的西安之行
西安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之一。傍晚到西安那会儿,钟楼的灯还没亮,蓝色的天色里,那金色的顶藏在薄暮里,倒显出几分沉潜的劲儿。这座揣着十三朝故事的老城,像位还没掀开面纱的故人,安安静静地立在那儿,等着我们凑近了好好瞧瞧。
次日去榆林波浪谷,中午日头虽毒,好在有风裹着热气吹过,倒也没那么闷。低头看沟里的石头,纹路弯弯绕绕像被水流捋过似的,阳光一照,红的、黄的、褐的颜色一层层铺开,风一吹,光影还跟着晃。
我学的是地理,以后想当中学地理老师。这趟见的波浪谷的风、砂岩纹路,还有钟楼和西安城的地势关联,都想刻在心里。将来站讲台,不光讲等高线、沉积岩,更要讲风怎么雕出波浪谷。 全靠母校和基金会的支持。往后教书,定带着这些亲身经历,让孩子们爱上地理。
——地理科学学院
2025届毕业生
张琳
赵国亮——拉萨行
“博学笃志慎思行 愿君此生莫轻舞”
Graduation
踏上通往冰川的碎石路,风就变了。不再是山下的温润,而是裹挟着千万年冰雪气息的凛冽,带着刀锋般的锐利,刮过裸露的皮肤,瞬间穿透衣物,直抵骨髓。空气稀薄、清冽,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痛感,却也异常纯粹——仿佛吸入了凝固的时间本身。然后,它出现了,来古冰川。不是想象中的连绵雪白,而是一座由巨大、沉默的蓝色晶体构筑的迷宫,一座从远古洪荒中走来的堡垒。那蓝,是言语无法抵达的深渊。是天空坠落的碎片?是大地凝结的魂魄?抑或是远古海洋最纯净的遗存?它深邃、冷冽,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折射出幽秘、变幻的光晕。冰舌如巨龙的利爪,从云雾缭绕的山巅倾泻而下,撕裂灰褐的山岩,带着一种近乎暴烈的力量感,却在末端戛然而止,化身为巨大的冰湖。湖面上漂浮着形态各异的浮冰,如同碎裂的蓝宝石,在微澜中轻轻磕碰,发出空灵而寂寞的脆响。静立湖畔,巨大的冰舌就在眼前。脚下是冰冷的湖水,倒映着同样冰冷的蓝。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惯常的尺度。冰川的形成以万年计,而它的消融,却在我肉眼可见的范围内发生着——融水汩汩流淌,汇入然乌湖,带走古老的冰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巨大的矛盾感:眼前是亘古的壮美,是地球脉动的史诗;耳畔却似乎听到了冰川在暖风中低沉的哭泣,一种不可逆的、带着悲怆的消亡。宏伟冰蓝之中,人是如此渺小。彻骨的寒,不仅冻僵了肢体,更像一柄冰锥,刺破了日常生活的泡沫。我们营营役役的烦恼、斤斤计较的得失,在这亿万年沉默的蓝色巨人面前,轻飘得如同尘埃。它不言语,却用最纯粹的存在,拷问着存在的意义,也警示着人类在自然伟力前的狂妄与脆弱。
最后,要感谢我的母校西华师范大学和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对我的教导呵护和此次毕业研学的鼎力相助,未来我会立身做人,努力发展自身,不负父母期望,尽力回报母校!
——管理学院
2025届毕业生
赵国亮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旅途的点滴会镌刻成青春的注脚
这一路并肩欢笑,肆意张扬
把烦恼抛向风里,把憧憬藏进心底
愿小西瓜们
前路有星光,脚下有力量
前程似锦,不负韶华
以行践梦,未来坦荡
图文来源|2025年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毕业游学基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