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5 日起,国内赴日旅游市场爆发罕见退订热潮,截至 11 月 17 日,内地航司已记录约 49.1 万张飞日机票取消记录,占总预定量的 32%,创下 2020 年初以来最大规模航线退改事件,背后直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
11 月 7 日,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 若涉及武力行使可能构成日本 “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武力介入台海问题。这一战后日本在任领导人的首次危险表态,严重践踏一个中国原则,违背中日四项政治文件精神。其言论并非孤立,而是日本安保政策向右转的缩影 —— 她正推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探讨修改 “无核三原则”,计划将防卫预算提升至 GDP 占比 2% 并研究建造核潜艇,此举遭到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石破茂等有识之士批评。
中方迅速作出回应:11 月 13 日,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严正交涉;14 日,外交部与驻日使领馆发布安全提醒;16 日,文旅部、教育部跟进发布旅游和留学预警。多重警示下,11 月 16 日涉日航班退订比例暴增至 82.14%,17 日仍达 75.6%,安全担忧成为旅客退订核心原因。
国内航司随即启动应急响应,国航、东航等十余家主流航司推出 2025 年 11 月 15 日至 12 月 31 日期间日本航线特殊退改方案,支持免手续费变更或全额退票,川航等还取消部分远期涉日航线。退订潮迅速蔓延至旅游全链条,OTA 平台暂停日本赏枫线路收客,旅行社冻结赴日团组并全额退款,多数 “不可取消” 的日本酒店订单也实现退改。
对高度依赖中国游客的日本经济而言,冲击立竿见影。中国是日本第一大游客来源地,2024 年中国游客相关消费占访日外国游客消费总额的 42.5%。穆迪分析指出,若中国游客数量减半,日本 GDP 增速可能下降 0.2 个百分点,野村综合研究所更测算损失或达 2.2 万亿日元。日本旅游、零售类股票应声大跌,国内民间团体发起抗议,要求高市早苗撤回言论并辞职。
截至 11 月 18 日,涉日航线退改有序推进,出行需求显著回落。这场市场震荡既彰显了中国公民对国家主权的坚定维护,也印证了 “政治安全是发展前提” 的真理。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不仅破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加剧地区安全风险,更让日本相关产业付出沉重代价,其长远负面影响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