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种常见的煲汤做法,正在升尿酸!不少中老年人都做错了
创始人
2025-11-18 18:43:14

不少中老年人习惯每天来一碗热腾腾的汤,感觉既滋补又养生,尤其是老火汤、骨头汤、鸡汤一类的,更是被当作日常保健的“黄金汤”。每次一锅炖几个小时,汤香味浓,入口顺滑,喝完浑身舒服,家里人也都夸营养足。

但很多人不知道,长期这么喝汤,不光没补到身体,还可能在“养病”。特别是高尿酸、高血压、高脂血症这类慢性病人群,一不留神就把一锅汤喝成了“祸根”。

说个扎心的现实,很多人都以为把肉炖得软烂,汤里才有“精华”,于是喝汤不吃肉,觉得既健康又没负担。可真正懂点营养学的都知道,这种做法嘌呤摄入更猛。

肉在炖煮的过程中,嘌呤大量溶解在汤水里,而不是留在肉里。结果呢?肉还在锅里,尿酸已经飙上去了。老火汤炖得时间越长,嘌呤溶出率越高,简直是高尿酸血症的催化剂。很多人天天坚持喝汤,觉得自己在养生,实则天天在“养酸”。

不少人还会说:“我体检也没发现问题啊。”但高尿酸的问题常常是悄悄发展起来的,早期根本没有明显症状,直到哪天脚突然肿痛、红肿发热,才发现是痛风发作。到这一步,已经是尿酸积累到极点的结果了。

高尿酸血症并不是只有痛风那样的剧烈疼痛,它还和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关系紧密,甚至是慢性肾衰的高危因素之一。血管里长期有高浓度尿酸,就像沙子在水管里堆积,不光阻碍血液流通,还容易引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其实医学研究早就明确指出,食物中的嘌呤是影响尿酸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这些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身体来不及代谢,就会导致尿酸积聚。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数据,常见的骨头汤、鸡汤、排骨汤等,每100毫升嘌呤含量可高达60毫克以上,而老火汤长时间炖煮后甚至可突破100毫克以上。

相比之下,肉本身在炖过之后的嘌呤含量反而大大降低。所以,喝汤不吃肉,看似健康,实则是把全部嘌呤都喝进了胃里。

有些人还自作聪明,用中草药或者红枣枸杞去炖汤,觉得这样能中和掉“有害物质”。但事实并非如此。嘌呤是属于嘌呤类碱基,与中药成分无直接化学反应,根本不可能靠红枣就把它“中和”掉。

而且中药煲汤本身就不该随意混用,如果基础体质有偏,还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热性体质的人天天喝补气养血汤,时间长了上火、血压波动都有可能发生。健康饮食讲究的是平衡,而不是“越补越好”。

中老年人之所以特别容易“踩雷”,一方面是对饮食习惯太执着,另一方面是信息更新慢。上一辈人从小被灌输“喝汤养人”的理念,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营养学的新知识。加上身体机能逐年下降,肾脏代谢尿酸的能力也随之减弱。

如果还在不断摄入高嘌呤饮食,无异于雪上加霜。有数据显示,在45岁以上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超过20%,其中不少患者自己都不清楚状况,只是在常规体检中偶然发现尿酸值偏高。

说到底,很多人对“补”的理解还停留在“多吃点好的”“多炖点汤”的老一套。现代营养学早就推翻了“汤比肉有营养”的说法。大多数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其实更集中在食材本身,而不是汤里。

尤其是钙质,很多人以为骨头汤能补钙,但实际上每100毫升骨头汤的钙含量甚至不如一杯牛奶的五分之一。而嘌呤却能成倍积累在汤里,真是得不偿失。

对照一下临床上的建议,控制高尿酸的饮食,核心是减少嘌呤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都提倡低嘌呤饮食,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吃肉,而是要选择嘌呤含量较低的蛋白质来源,比如鸡蛋、牛奶、豆腐这些。同时要避免高汤、火锅底料、浓缩肉汁等高嘌呤食物。

一项临床观察数据显示,连续两周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的患者,尿酸水平平均下降超过80微摩尔每升,个别患者甚至完全摆脱了降尿酸药物。这说明,调整饮食结构在控制尿酸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喝汤这件事,偶尔一碗浅浅的清汤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威胁,但长期当做主食、天天喝、尤其是用老火慢炖那种方式,就非常不推荐了。尤其是老年人群,既要控制体重,又要注意代谢平衡,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食材原本的营养上,而不是汤水的“味道”。

有研究指出,炖煮时间越长,汤里的嘌呤浓度越高。超过两小时炖煮的肉汤,其嘌呤溶出率可达90%以上,这种程度的积累,很容易诱发代谢紊乱。

而且也别忘了,汤里不仅有嘌呤,还有高钠、高脂的问题。很多人做汤时习惯加大量食盐、调料和油脂,喝起来虽然香,但实际上对肝肾都是负担。

像排骨汤、鸡汤这些,表面上看不出来油,实则脂肪含量极高,长期喝不仅容易升高血脂,还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风险。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三者之间是相互牵连的,饮食管理如果不精准,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饮食要健康,其实关键还是要摒弃一些传统观念。不是说老祖宗的方法不对,而是随着生活方式和健康问题的变化,原来的方式未必适合现在的身体状态。

过去生活清苦,偶尔喝汤是滋补,现在天天大鱼大肉还加汤,身体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尤其是现代人运动量小、压力大、作息紊乱,本身代谢能力就比以前差很多。再用以前那一套吃法,只会让慢性病越来越多。

想改善尿酸高的问题,别盯着药不放,先把饭桌上的“杀手”清理干净,效果才会更明显。不是非得戒掉汤,而是要改变炖汤的方式,比如选择炖煮时间短的清炖,减少高嘌呤食材的使用。

还能适当增加些蔬菜、菌菇、豆制品的内容,让汤更清爽更有营养。同时控制总量,一顿饭喝个小半碗也就够了,千万别当水一样灌。高尿酸不是一夜形成的,解决也不是一两天能搞定的,关键在于每天的生活点滴。

身体不是垃圾桶,不能什么都往里倒。尤其是那种“喝汤不吃肉”的做法,看起来聪明,实则正中“嘌呤”的下怀。多了解点食物结构,多读读营养建议,才能真正吃出健康。不要被“味道好”给骗了,更不能让一锅汤拖垮一副身体。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治指南(2020)[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

[3]李玲,黄群慧.我国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4):432-436.

[4]郭晋川,陆静,朱佳丽.膳食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24,31(3):351-355.

[5]李霞.高嘌呤饮食对痛风患者尿酸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7):135-137.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冷到打哆嗦?一口火锅,才是贵州... 这个天气 怎么能不来一顿热乎乎的火锅呢 地摊火锅、豆米火锅、豆皮/豆干火锅 豆豉火锅、酸汤火锅、刨锅...
原创 为... 只有米饭和泡菜,其实也是我们对韩国的刻板印象。 提到韩国饮食,我们脑子里浮现最多的应该还是泡菜。...
高德扫街榜最新数据报告 成都美...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11月18日报道11月18日,高德扫街榜烟火城市系列发布会·烟火成都(全国...
探索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冰川与山... 引言: 在阿根廷的南端,有一个神秘而壮丽的地方,几乎与外界隔绝,等待着勇敢的旅行者去探索。这个地方就...
樊锦诗:把一生,都写进敦煌的风... 1963年的秋天,24岁的樊锦诗背着半箱书本和一件厚外套,从北京坐上了去敦煌的火车。车窗外的风景从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