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以四季为纲、体质为本,解读常见皮肤顽疾与亚健康困扰,提供“辨证施养”的实用方案。用通俗语言传递千年医理,让中医智慧浸润日常,助您解锁内外兼修的健康密码。
医学指导
冬季来临,感冒成为许多人担忧的问题。《黄帝内经》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自然界阳气潜藏下沉,因此冬季防感冒的关键在于“藏”。
如何做好藏?
“藏”即避免精气外泄,减少皮肤暴露,运动时尽量穿长衣长袖,不使自己大汗淋漓。中医认为“血随汗脱”,出汗过多会耗散气血。冬季应顺应天地之气,将阳气敛藏体内,避免过度暴露于外,从而防止风寒之邪入侵。冬季作息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建议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外出活动。有些人仍习惯清晨五点锻炼,此时天寒未亮,运动出汗后极易受凉感冒。反复感冒会损伤阳气与阴精,因此冬季养生重在“藏精”:避免大汗、耗散精气,保持早睡晚起,不过早接触寒冷空气。饮食方面,应避免生冷冰冻之物,以免损伤脾阳、胃阳。
对于寒凉体质、手脚易冷者,冬季可适当温补,民间素有“秋冬进补,来年打虎”之说。适量食用人参、鹿茸等补气养血之品是可以的,但需辨体质。如气虚、血虚、阳虚者,常见舌淡、畏寒、体弱,食用后无燥热、失眠或鼻血等反应,适合吃一些补阳的食材。
而阴虚体质者,多见舌红少苔、手足心热、夜寐不安、易有口腔溃疡,冬季阳气内收,阴虚体质反而更易燥热,这类人应注重滋阴,可选用石斛、麦冬、黄精、生地、熟地、沙参、玉竹等食材。
若不慎受寒,可立即用生姜或带根须的葱白煮水,制成葱姜水饮用,能发散表寒、振奋胃阳,能帮助预防感冒。同时,推荐泡脚驱寒。可用桂枝汤为基础(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煮水泡脚。寒从脚起,受凉后及时泡脚可散寒暖身,增强卫气,预防感冒。
初审 | 王军飞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