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素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作为代表之一,已被列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追溯历史
自南朝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并大力推行素食以来,寺庙素食蓬勃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饮食风尚。之后,素食从寺庙走向宫廷御膳房,并逐步融入民间,成为南京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绿柳居始于1912年,当时因坐落于秦淮河畔绿柳之中,故名“绿柳居”,以经营正宗素食闻名遐迩。
绿柳居的发展离不开数位名厨的努力和付出,例如生于清同治年间的南京人陈炳钰,是绿柳居素食烹饪技艺的关键人物。他自幼在“陈记厨行”专心学习烹饪技艺,后在地方官府和名菜馆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一度担任御厨。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加入绿柳居后,将宫廷素食烹制技艺和珍贵菜谱带入民间,奠定了绿柳居素食技艺的坚实基础。
02
地域特色
南京素食的兴起,除了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之外,还与当地的物产和饮食习惯等也脱不开关系。南京地处长江之畔,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盛产各种新鲜蔬菜,如菊花脑、枸杞头、马兰头、矮脚黄等,为素食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食材条件。“南京人不食宝,一口米饭一口草”的俗语,便是钟爱素食的生动写照。
绿柳居的素食以“鲜、嫩、烫 、脆、香“五大特点名扬天下。绿柳素食均采用新鲜原料精工细作、造型 逼真,口味独特。“仿荤”是绿柳素食制作的一大特色。虽然都以蔬菜、菌类和豆制品为主要原材料,但每代传承人不断推陈出新,总结出“鸡”吃丝,“肉”吃片,“鱼”吃段的秘诀。“以素托荤”的象形菜能做到以假乱真:切开“整鸡”时,甚至可以看见逼真的“鸡丝”。
03
制作工艺
绿柳据的特色招牌菜品众多,如八宝鸭、罗汉麻婆豆腐、罗汉观斋、绿柳素火腿、三丝素刀鱼、素灌汤虾球、松子梅花肉、极品海王鲍、猴头海参 、绿柳紊菜包、雨花石汤团、芦篙春卷等。不同菜品的具体制作工艺不同,但是总结归纳起来却有共同的标准和特色。
首先是选材严谨,如重品质,选用蔬菜原料加工,且采用蔬菜中的精华部分,如青菜要选用菜心,豆粉需用上好的绿豆粉,并多采用一些真菌、鲜笋等原料。又如重新鲜,选用当天采摘的绿叶蔬菜。其次是工艺精细。在运用炸、溜、爆、炒、蒸、煮、烹、腌、拌、熏、炝等传统技法中,讲究精细,严格执行标准工艺,如香芋面筋中的香芋要切成大约1.5 厘米方块。最后是造型逼真,不仅口味与荤菜相似,而且形状以假乱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