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惠州博罗石湾镇、园洲镇、龙华镇的美食地理
创始人
2025-11-15 22:02:10

惠州博罗县的石湾镇、园洲镇与龙华镇,不仅以水乡风貌和产业特色闻名,更藏匿着令人垂涎的地域美食密码。三镇以珠江支流为脉络,孕育出“一镇一味”的饮食文化:石湾的鱼丸与韭黄浸润着东江的鲜甜,园洲的越南肠粉流淌着跨境贸易的烟火,龙华的扒鹅与糯米卷则承载着客家人节庆的温情。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地理、历史与人文交织的鲜活注脚。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黄西鱼丸

博罗黄西鱼丸是广东省博罗县石湾镇的传统手工美食,2022年4月被纳入博罗县第十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技艺包含七道工序,以鲮鱼为主料,手工制成后口感爽滑弹牙,是粤港澳大湾区宴席常见名菜。黄西鱼丸制作技艺源于清末,50年代起在博西区域普及,2022年正式成为县级非遗项目。

黄西鱼丸,外观圆滑富有弹性,比普通鱼丸更大。可单独食用或搭配烹饪,常见做法包括清蒸、油炸、滚汤等。作为珠三角传统风味名菜,黄西鱼丸承载了博罗地方历史人文,现已成为博罗及周边地区的代表性美食。

二、石湾韭黄

博罗石湾韭黄是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的特色农产品,以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著称,是当地传统农业的重要产业。通过软化栽培(隔绝光照)使韭菜变黄,形成黄白色嫩叶和花茎,口感柔嫩。据传百年前石湾农民用瓦片覆盖韭菜促其变黄,意外发现其独特风味,后发展为传统种植技术。韭黄的烹饪方式多样,可清炒、凉拌、做馅或煮汤,搭配荤菜如猪肝、鱿鱼同炒,能中和腥味,提升口感。

农户通过种植韭黄实现增收,部分家庭年收入超2万元,带动当地形成“韭黄楼”等特色民居。已注册“黄西韭黄”商标,并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

三、园洲腊味

博罗园洲腊味是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的传统特色食品,以腊肉、腊肠等为主,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味。园洲腊味制作技艺由第一代传承人李兰亭于1908年传承,采用传统配方和手工工艺,腊肠不加淀粉,可长期贮存,是珠三角地区肉制品的典型代表。

园洲腊肉色泽红亮,肥瘦相宜,口感紧实不腻,香味浓郁。腊肠身段修长,油脂饱满,甜香四溢,脆口多汁。园洲腊味是博罗十大手信之一(2020年评选),并入选惠州手信50强,兼具地方特色与市场认可度 。

四、扒鹅

博罗龙华镇扒鹅是客家传统菜肴,以本地“走地鹅”为主料,经古法烹制而成,肉质滑嫩、风味独特。选用养殖150天左右的走地鹅,放养于山间草地,食百草饮山泉。采用荔枝木烧制,皮焦脆肉嫩滑,带有果木清香。色泽金黄,肉质多汁,常搭配特制酱料(如酒酿渣、酸醋、蒜蓉)食用。扒鹅是龙华镇及博罗地区节庆宴席的“杀手锏”,体现客家饮食对食材原味的重视。

五、糯米卷

糯米卷是博罗县龙华镇的传统特色甜品,以糯米粉、芝麻、花生等食材制作而成,口感香糯,是当地餐桌上的经典点心。

六、大笼粄

“大笼粄”是龙华当地居民方言的特称,是用大笼蒸煮之意。大笼粄选用糯米、冰片糖、水、香蕉叶、花生油为材料制作,被视作是过年过节和办喜事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大笼粄的读音与客家话“大本事”谐音,寓意着长辈对后辈的祝福。大笼粄的形状是一个大圆形,寓意团团圆圆,人们通常会切块用于分给亲朋好友,象征着亲情友谊历久弥坚。

石湾镇的烟火气,在铁场村的手工豆腐里沉淀,在建设西路客家酿豆腐的醇厚中升腾;园洲镇的岭南水乡风味,裹挟着沙河粉的柔韧与夜市牛杂的浓香,在步行街的霓虹下流淌;龙华镇的山野鲜香,则化作胡须鸡的皮脆多汁与山坑螺的弹牙清甜,在龙潮荟美食街的喧闹里交织。三镇滋味,恰似罗浮山麓的溪流,在客家的传统与现代的创新间奔涌,最终汇成“半城山水半城鲜”的博罗味觉版图。

小伙伴们,以上就是惠州博罗石湾镇、园洲镇、龙华镇的美食地理的介绍,你喜欢吃哪一种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水相依的天马岛 山水相依,如诗如画,这就是山东临沂天马岛!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青山,山峦倒映在水中,山水一色,美不胜收。...
涉日本机票可免费退改!多家航司... 14日,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就中国公民前往日本发布郑重提醒。15日,国航、南航、东航、川航等多家...
这些盐城风景,藏在近年的金鸡百...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正在厦门举行。全程在江苏盐城取景、拍摄的《候鸟人》《老爹面子仗》《粉墨》...
原创 章... 钟镇涛与前妻章小蕙育有一子一女,女儿钟嘉晴与父亲的新家庭关系愈加亲近,而与章小蕙的联系却渐渐疏远。钟...
探索挪威峡湾的壮丽奇观:山水交... 在北欧的辽阔国土上,挪威以其壮丽的峡湾景观闻名于世。峡湾是一种由冰川切割而成的深邃海湾,四周群山环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