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在很多泸州人的眼里
不仅仅是地名
更是一个记忆的符号
随着城市的更新
今天的茜草
已经发生了巨变
滨江路、张坝桂圆林、东岩公园
……
每一处,都有着新的定义
今年国庆期间,一场“酒城之光—9D森林梦幻光影嘉年华”在这里举行,仅两日售票就突破2万张,餐饮与游乐设施同步迎来客流高峰。“自贡看灯,泸州看光”的口号,成为江阳区茜草街道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酒城之光—9D森林梦幻光影嘉年华”活动。
资源赋能
打造文旅商融合新高地
茜草街道地理位置独特,历史底蕴深厚,以1965茜草工业遗址、张坝桂圆林公园、泸州市体育生态园、渔子溪生态公园、东岩公园、茜草滨江公园为中心的“一址五公园”文、体、旅资源体系,为文旅商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张坝桂圆林与茜草滨江公园周边,文旅产业潜力正通过多样化活动持续释放。张坝星光后备箱集市、“酒城之光”光影秀等特色消费场景,2025年国庆期间,日均人流量超5000人次,成为网红打卡地;高标准承办半岛马拉松、健康跑、社BA联赛等体育赛事,形成全民健身与文旅消费的双向互动。同时,街道宣传片《茜草有We!》全网播放量破百万;“茜草无处不乐园”儿童乐队视频在主流媒体刊发,春节天天乐等节事活动构建全方位传播矩阵。
张坝星光后备箱集市。
“泸州市体育生态园离家近,环境又好,我和老伴每天都到这里散步,很是惬意。”江南新区居民谢振华笑道。家住张坝桂圆林西门的张欣对景区活动赞不绝口:“萤火虫露营、亲子研学活动,孩子们特别喜欢,邻居也经常组团参与。”居民的真切感受,折射出茜草文旅发展的温度。
文脉传承与创新体验并重
1965茜草工业遗址与匠心文化传承馆是由昔日的工业厂房经过精心改造而成的,既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又注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在博物馆内,老机床、旧设备重现当年三线建设场景。团体游客通过预约进入1965茜草工业遗址与匠心文化传承馆,乘坐“时光机”沉浸式体验三线建设历史场景。
1965茜草工业遗址。
如今,茜草街道围绕三线建设历史文脉,通过三大举措打造独特文旅标识。在建强文化阵地方面,1965茜草工业遗址与匠心文化传承馆成为红色教育与怀旧旅游的双目的地;在组建宣讲队伍方面,以“三长厂”离退休职工为核心的三线文化宣讲团,让历史记忆鲜活传承;在创新文艺表达方面,文娱队伍编排三线主题节目,制作专题宣传片,增强群众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同时,针对当下消费特性,茜草街道联动渔子溪商圈、张坝桂圆林公园与童乐世界,常态化开展主题市集与亲子研学,结合节庆促销打造“微度假”精品线路;夜间经济创新发展,滨江星光夜市、露天影院与互动体验展满足年轻群体社交需求;光影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9D梦幻光影秀等项目增强消费场景的趣味性与参与度。
“三个聚焦”
深化文旅商融合路径
近年来,面对城市品质提升的重大机遇,茜草街道围绕“场景营造、活动引流、宣传推广”三大方向攻坚发力,以“三个聚焦”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
聚焦品牌塑造,实施特色活动赋能行——依托茜草滨江公园、泸州市体育生态园、渔子溪生态公园等资源,积极争取承接系列赛事活动,打造区域性文、体、旅赛事中心。
泸州市体育生态园。
聚焦资源整合,实施消费场景提升行动——有机串联茜草长江大桥下闲置空间、1965工业遗址、张坝桂圆林公园等资源,打造以“三线潮流、文化演绎、生态文旅”为主题的新消费场景。
聚焦融合发展,实施多维立体推广行动——深化“以文旅促消费、以消费带开发”理念,紧扣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主题,加大茜草5000余亩闲置土地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加快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从工业遗址的活化利用到自然生态的价值转化,从体育赛事的流量导入到文化记忆的当代传承,茜草正积极打造宜赛宜游的文旅目的地,全力打响“多彩茜草·璀璨新城”城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书写着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来源丨泸州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丨王燕
责编丨秦梦月
审核丨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