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 王道涵
为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智慧,即日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陆续推出【铭科领航・儿科】系列内容。
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深耕中医儿科抽动症、多动症领域,精研辨症理论与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近50年临床经验与学术积淀,守护万千患儿的成长健康。
本系列将汇集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潜心总结儿科疾病科普知识,以及青年医者的跟师临证感悟,记录从"扶土抑木"理论到辨证施治的临床实践之路。
门诊上,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询:“医生,我家孩子不爱吃饭,瘦得像豆芽菜”“孩子动不动就生病,是不是免疫力太差了?”“别的小朋友玩没事,他一动一跑就满头大汗”。这些问题,追根溯源,很多时候都指向同一个“根源”——脾胃虚弱。
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影,他们的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其中又以“脾胃”最为娇嫩,即中医所说的“脾常不足”。相信大家也听过“脾胃虚弱百病由生”这句话,可以说养孩就是养脾胃,脾胃就是后天之本,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微物质都由它运化而生。
脾胃虚弱有哪些表现呢?
家长可以对照看看孩子是不是有这些问题。例如,孩子常见面色不好、身体消瘦、头发稀疏或偏黄、指甲薄脆、精神不振、易乏力,小朋友们一起玩时,别人只是微微出汗,而他却大汗淋漓。其中,不爱吃饭更是脾胃虚弱最直接的表现,有时候吃饭像“打仗”一样。
脾胃虚弱也可以分为偏寒或偏热两种类型,偏寒的孩子,大便次数多,甚至一吃完饭就想拉,容易腹泻;偏热的孩子,大便多干燥难解,可能两三天才一次,伴有阵发性腹痛,苦恼不堪。
部分孩子是脾胃发育不完善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幼时频繁生病、用药损伤造成的,而大部分是因为后天饮食不节,比如过食甜食、油腻食物及寒凉食物所引起。
脾胃虚弱是怎么形成的呢?
部分孩子是脾胃发育不完善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幼时频繁生病、用药损伤造成的,而大部分是因为后天饮食不节,比如过食甜食、油腻食物及寒凉食物所引起。
所以除了用药调理外,核心在于日常的喂养和生活习惯,这也与中医“治未病”理念相一致。家长们切记这几点:一是日常要给孩子规律进食,避免饥一顿饱一顿,少吃零食,特别是在饭前;二是要吃对食物,多吃性质温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生冷寒凉、油腻煎炸和过甜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饭菜适当软烂,以减轻消化压力;三是吃饭不能太饱,摄入过多会直接加重脾胃负担。王医生建议:2岁以上的孩子,睡前就逐渐减掉夜奶,更不能睡前进食。
中医还讲“思虑伤脾”,这一点容易被忽略。孩子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因此,适当在学习上减负,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让他们在愉悦中进食,这样脾胃才能更好地工作。
最后提醒家长朋友,如果孩子脾胃虚弱的情况比较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或者您无法自行判断类型,请及时带孩子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