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村30亩芋头实现标准化种植。
“这芋头下火锅太绝了!吸满汤汁后一口下去,绵密得像在吃云朵。”在英德市波罗镇壹号农庄里,游客李女士对着刚端上桌的芋头火锅赞不绝口。眼下正值该镇东风村芋头丰收季,农户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收,新建的仓储仓库同步启用,而这热闹景象的背后,是波罗镇党委、政府几个月前埋下的“产业伏笔”。
早在东风村芋头成熟前,波罗镇党委、政府就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视察,召开专题调研会,把“怎么种好、怎么卖好”的问题摆到台面。“不能让好东西烂在地里,得帮村民打通销路。”镇干部的话很实在。通过多方对接资源,成功联系到企业,将东风村芋头纳入新春物资团购清单,目前已有1000多斤的订单。
不只是“卖原品”,镇里还玩起了“组合拳”。针对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波罗推出新春定制大礼包,“红薯+芋头”“沃柑+血橙”的搭配既有乡土特色,又符合节日送礼需求;村里的乡村新闻官阮金文“脑洞大开”,提议开发“即食芋头”,搭配农庄新推出的芋头汤、芋头火锅。目前,东风村30亩芋头已实现标准化种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当地富民强村公司统筹产销。据测算,投产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增收。
在波罗镇建棠村,60亩香水柠檬基地里也是一派丰收景象。2000株柠檬树枝繁叶茂,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不仅勾勒出乡村产业新图景,更让2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今年建棠村成立了波罗镇剑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流转60亩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按单株年产100斤、市场收购价4元/斤计算,基地年产总值有望突破80万元。目前,配套仓库正在加紧建设,未来还计划推出手打柠檬茶、香薰柠檬片、柠檬鸡脚等深加工产品,让一片小柠檬撑起村集体增收的“大产业”。
“政府搭台、群众出力、大家受益。”波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推动两村产品联动开发,探索“柠檬芋泥茶饮”等创新产品,让农产品从“土特产”变身时尚单品,真正实现“种得好”更“卖得火”。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焦莹
通讯员 朱玥
上一篇:陶缸酿岁月 醋香代代传
下一篇:坡峰岭的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