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缸酿岁月 醋香代代传
创始人
2025-11-14 08:42:22

柯树潭糯米醋厂的灌装生产线。

何森垚 摄

常言道:“柴米油盐酱醋茶”,醋是日常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五华人对醋也有着特别的情结。作为五华鱼生的“搭档”,柯树潭糯米醋是当地人舌尖上的乡愁。

从小作坊到米醋厂,一坛坛柯树潭糯米醋承载着四代人的匠心坚守。在曾钦培、朱红兰夫妇及下一代的接力守护中,柯树潭糯米醋酿制工艺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既坚守着纯手工酿制的古法技艺,又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用时光沉淀的味道,获评“梅州老字号”“县级非遗项目”等称号。

南方日报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周扬 曾文敏

夫妻同心携手打造米醋厂

循着缕缕醋香,走进柯树潭糯米醋厂,瞬间被满院浓郁的醋香包裹。发酵车间里,一排排陶缸整齐排列,缸内的醋醅正冒着细密的气泡,这是时光与匠心共同酝酿的味道。

“这醋香,我闻了七十多年,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朱红兰摸了摸陶缸。她是柯树潭糯米醋酿制工艺的第三代传人,而技艺的源头,要追溯到她的父亲和爷爷。

上世纪六十年代,转水镇人民公社农场种植了糙糯米,为了提升粮食附加值,农场创办了小型米醋作坊,朱红兰的父亲凭借精湛的酿醋手艺,成为作坊的核心技术骨干。“我的父亲跟着爷爷学,我小时候也总跟着父亲在作坊里转,看他制作米醋。”朱红兰回忆,好醋要靠时间沉淀,这份精益求精的执着,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她的成长轨迹。

198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公社农场的米醋作坊面临改制,不到20岁的朱红兰毅然承包了下来,担任米醋制作的技术人员。这时候,她的丈夫曾钦培刚从部队退伍归来,两人便一起把这个米醋厂经营好。

曾钦培说,刚接触酿醋时,他完全是“门外汉”,但军人的严谨和韧劲让他不服输。酿醋的核心是发酵,这也是最难掌握的环节。曾钦培记得,刚开始学习时,他常常在酿造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记录不同温度下的发酵情况。

“夏天温度高,发酵容易酸败;冬天温度低,出味又慢,差一度、差一天都不行。”为了攻克难关,他不仅反复向妻子请教,经过几年的摸索,他终于熟练掌握了制作技艺,从“门外汉”变成了“老师傅”,并担任米醋厂的厂长。

“我们的醋要经过两次发酵,酒化一个月,醋化一个月,全程纯手工,这样才能保证酸中带甜的口感。”朱红兰说,正是这份坚守,让柯树潭糯米醋在当地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五华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品。

对五华人而言,柯树潭糯米醋早已超越了调味品的范畴,成为一份浓浓的乡愁。

五华有吃鱼生的传统,而柯树潭糯米醋具有酸中带甜的特点,成为鱼生的“搭档”。将薄切的鱼肉放入蒜蓉醋中浸泡几秒,既能去除腥味,又能增添酸甜口感,这是刻在五华人基因里的饮食记忆。

“很多在外打工的老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买几瓶柯树潭糯米醋,说吃着这味道,就像回到了家。”曾钦培说。

代代接力坚守古法技艺

如今,柯树潭糯米醋厂的年产量约50万斤,车间里,蒸饭区、发酵区、灌装区井然有序,杀菌设备和包装灌装设备是仅有的现代化机器,而核心的酿造环节,依然保留着纯手工技艺。

“设备可以升级,但老手艺不能丢,这是柯树潭糯米醋的根。”曾钦培谈起酿醋步骤,如数家珍。

第一步选米,选用优质糙糯米,这是醋能“酸中带甜”的关键;第二步泡米,要根据季节调整时间和温度,夏天泡24小时,冬天则要延长;第三步蒸饭,200斤糯米蒸一锅,需要一个半小时,火候必须把控精准,既要蒸熟蒸透,又不能破坏糯米的营养;蒸好的糯米要摊凉到40度左右,再拌入传统酒曲进行酒化发酵。一个月后,成熟的原酒加入自培的醋酸菌,进行醋化发酵,又是一个月的等待,方能酿造地道的糯米醋。

“我们的醋酸菌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曾钦培骄傲地说,正是这经过岁月沉淀的醋酸菌,让柯树潭糯米醋的风味独一无二。为了保证品质,每一批醋都会留样质检,不仅如此,一家人还自学现代酿造知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断优化口感。

近年来,随着五华县大力推广鱼生文化,柯树潭糯米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前我们的醋主要在本地销售,现在很多餐馆主动找上门订货。”曾钦培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他们对产品包装进行了升级,推出了便于携带的礼盒装,既保留了传统的玻璃瓶包装,又新增了适合送礼的款式,让老味道以新姿态走进更多家庭。

传承的接力棒,早已传到了第四代。朱红兰和曾钦培的儿子曾利明和儿媳接过了父母的手艺,成为柯树潭糯米醋的新一代传人。“年轻人有新想法,他们会用手机网络宣传,还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让更多人知道柯树潭糯米醋。”曾钦培夫妻二人看到年轻人愿意接手,心里很踏实。

如今,每天都有不少客户来米醋厂进货,餐饮店、酒店订购25升的大桶醋,村民购买500毫升的小瓶装。“质量赢得生存,信誉赢得好评。”这是曾钦培常说的一句话。一家人的传承坚守,让这缕醋香跨越了近百年时光,依然浓郁醇厚,它将继续在时光中沉淀,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记者观察

非遗传承

在守正中接力

一坛糯米醋,四代守艺人。五华县转水镇的柯树潭糯米醋,以古法传承酿出了客家文化的醇厚滋味,更诠释了匠心传承的时代意义。

匠心之贵,在于坚守。从公社小作坊到规模化米醋厂,变的是生产规模,不变的是纯手工酿造的古法技艺。选优质糙糯米、按季节调泡米时长、精准把控蒸饭火候,再经过两个月两次发酵,每一步都藏着“差一度、差一天都不行”的较真。这份对工艺的敬畏,正是老字号站稳脚跟的根基。

传承之美,在于接力。一门手艺的延续,从来不是孤军奋战。从朱红兰父亲的技艺启蒙,到夫妻二人携手攻坚,再到儿子儿媳传承接力,四代人让柯树潭糯米醋走出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他们既守住了“老手艺不能丢”的根,又顺应时代升级包装、拓展销路,让非遗技艺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生,这份传承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让传统与现代撞出了新火花。

味道之深,在于乡愁。对五华人而言,柯树潭糯米醋早已超越调味品的属性。它是鱼生的黄金搭档,是游子归来的味觉慰藉,更是刻在基因里的文化记忆。这缕醋香,串联起饮食与乡愁,成为客家文化最鲜活的载体。

在快节奏的当下,不少传统技艺在流水线生产中渐失本味,而柯树潭糯米醋的坚守,证明了老字号是以品质立世、以传承续命。这坛穿越近百年时光的糯米醋,藏着的不仅是酸甜滋味,更是五华人对匠心的敬畏、对传统的珍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夏天养心,这8种食物要多吃,养...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暑气蒸腾,自然界进入了一年中最“热情”洋溢的阶段。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
国外成灾的“天然胰岛果”,国内... ⚬贴秋膘后是不是总被肠道不适、体重上升缠上?其实解腻清肠的好物就在身边——洋姜! 它原产美国,因生命...
专访《Hello广交会》主创:... “在这里谈成生意,也交到真心肠。”在第138届广交会的音乐美食节上,伴随着轻快的口哨声,名为《Hel...
西班牙旅游签证好签吗?不同人情... 好多人计划去西班牙玩,都会先问:这签证到底好签不?其实真没有绝对的 “好签” 或 “难签”,关键看你...
大型游乐场一卡通系统,主题乐园... 乐满园大型游乐场一卡通系统是专为现代游乐场、主题乐园设计的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票务与消费管理系统。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