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溜走,转眼已到立冬时节。冷风一吹,不仅皮肤干燥,整个人也容易手脚冰凉、乏力没精神。这时候,饮食上最要紧的,就是从“润燥”转向“温补”。
老话说得好:“秋冬一碗汤,不用医生帮”。一碗热汤下肚,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驱寒暖身,尤其下面这3道汤,堪称“秋冬滋补黄金方”——男人常喝体力充沛,女人常喝面若桃花,老人孩子喝了也能强免疫、少生病。话不多说,热乎乎的汤谱马上奉上!
霜降后正是根茎类食材最养人的时候,山药和莲子的组合,健脾安神、温而不燥,搭配排骨一起炖煮,汤鲜肉烂,全家都爱喝。
山药素有“神仙食材”之称,富含黏液蛋白和淀粉酶,能温和养护脾胃;莲子则宁心安神,改善秋乏失眠;排骨提供优质蛋白和钙质,增强体力。这道汤尤其适合容易疲劳、脾胃虚弱、睡眠不佳的人。
这样做,汤清味浓肉不柴
1、排骨洗净,冷水下锅,加两片姜、一勺料酒,煮出血沫后捞起,用温水冲净。
2、炖锅中放入排骨,加足量开水,放两片姜、五六颗莲子,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40分钟。
3、铁棍山药去皮切段(处理时最好戴手套,防止手痒),和剩余莲子一起下锅,继续炖20分钟。
4、出锅前加少许盐调味,撒几粒枸杞,再焖5分钟即可。
小贴士
排骨焯水后用温水冲洗,肉质更嫩不收缩。
山药易熟烂,不宜过早下锅,保持口感软糯不散。
盐最后放,避免肉质变硬,汤色也更清亮。
对于女性来说,秋冬最怕气血不足、脸色蜡黄。这碗汤汇集了“补气血四大金刚”——党参补气、当归养血、黄芪固表、玉竹润燥,配上滋阴的乌鸡,堪称“天然美容汤”。
乌鸡富含铁和氨基酸,是传统的滋补佳品;党参+黄芪提升元气、增强免疫力;当归活血调经,改善手脚冰凉;玉竹滋阴润肺,对抗秋冬干燥。每周喝1-2次,气血足了,皮肤自然红润有光泽。
汤醇肉嫩的秘诀在这里
1、乌鸡块洗净,冷水入锅,加姜片、料酒焯烫3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去浮沫。
2、将所有药材(党参、当归、黄芪、玉竹各10克)用清水稍加浸泡。
3、砂锅中放入乌鸡、药材及泡药的水,再加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煲1.5小时。
4、关火前10分钟加盐调味,其他调料一概不放,保留原汁原味。
小贴士
药材稍浸泡可去除表面浮灰,更能释放药效。
当归味浓,不宜多放,以免汤味发苦。
感冒发烧、孕期女性不建议饮用。
板栗的香、山药的糯、红枣的甜,融入鲜美的鸡汤中——这碗汤堪称“秋冬暖胃第一品”,香甜可口,连孩子都会抢着喝。
板栗健脾补肾,红枣补中益气,山药固本培元,鸡肉温中益气。四种食材相辅相成,能有效改善秋冬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的问题,帮助全家安稳过渡到冬季。
香浓不腻的诀窍
1、鸡块焯水方法同前。新鲜板栗用剪刀开口,入开水煮3分钟,轻松去壳。
2、锅中少油,放入鸡块、两片姜,小火煸炒至微黄(这一步是汤色奶白的关键)。
3、转入砂锅,加足量开水,放入板栗、红枣,大火煮10分钟转小火,炖40分钟。
4、山药去皮切块,放入锅中再炖20分钟,最后加盐、撒葱花即可。
小贴士
鸡块先煸炒,能有效去除腥味,激发鸡肉香味。
板栗煮后再剥,外壳和内皮轻松脱落,形状完整。
红枣去核再炖,不易上火,汤味更清甜。
饮食小总结
1、以“平补”为主:避免大辛大热,选择山药、板栗、莲子等温和食材。
2、以汤粥为先:天气越冷,越要多喝汤羹粥水,补充水分和营养。
3、注重脾胃:滋腻食物(如阿胶、熟地)需搭配健脾食材(如山药、陈皮),避免虚不受补。
温馨提示
以上汤品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体质特殊(如高血压、高尿酸、过敏体质)者,建议遵医嘱调整食材。
秋冬进补,就像为身体“储蓄健康”。现在多喝一碗汤,来年春天才能身体棒、气色好。这三道汤简单易做,营养满分,赶快为家人煲起来吧!
本文由【江江食研社】原创,感谢您的阅读与点赞!欢迎关注,一起探讨更多应季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