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比上火更伤人的是胃寒“十个胃病九个寒”这些事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创始人
2025-11-13 14:42:57

很多人觉得“上火”才是身体出问题的根源,一说起身体不舒服,张口就是“是不是上火了?”嘴破了、便秘了、痘痘冒了,归结为“上火”似乎成了共识。

但其实,临床上真正更常见、更容易被忽略的,是胃寒。胃寒这事儿,听起来没那么吓人,毕竟人们更怕“火气大”。可其实,那些整天喊胃痛、胃胀、消化不良、反酸烧心的,很可能不是“火气”,而是“寒气”在作怪。

现在很多年轻人,手捧奶茶杯的频率超过了一天喝水的次数。冰美式、冰拿铁、冰奶绿、冰豆浆、冰西瓜、冰啤酒,仿佛没了冰字,吃喝都没了灵魂。

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有人吃着冰棍喝着冰饮,大冬天的穿着单衣来一口冰可乐,嘴上说着“爽”,胃却在叫苦不迭。医学上讲,胃属于中焦之脏,喜温不喜寒。中医理论里早就说了,“十个胃病九个寒”,不是没有道理的。

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接受、储存、消化食物,胃腺分泌胃液参与消化酶活化和杀菌作用。而一旦寒气侵入,胃部血管收缩,黏膜供血减少,胃液分泌受到抑制,消化酶活性降低。

胃的运化功能下降,食物难以被充分消化吸收,就容易出现反酸、嗳气、胀气甚至胃痛。而这些都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小毛病”,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天天吃喝“寒凉”惹的祸。不少人觉得,天气热就得来点凉的压压火。尤其是爱吃冰镇西瓜、冰奶茶、凉粉凉皮这一挂的,一顿吃完胃一抽一抽地疼,还硬说是“没吃饱”。

殊不知,胃一旦遇冷,其神经系统会传递“收缩”信号,胃的蠕动减慢,整个消化系统节奏就乱了,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慢性胃炎、胃下垂,甚至胃溃疡。有些人原本没有基础病,就是因为长期吃寒凉食物,胃黏膜不断受刺激,最后慢性胃炎都变成了萎缩性胃炎。

医生接诊时常听患者说,自己不怎么吃辣,不怎么熬夜,怎么胃还这么不舒服。细细一问,才知道每天两杯冰美式不离手,午饭加一瓶冰可乐,晚餐少不了冰西瓜,天气一热就猛灌冷饮。

这些行为看似“解暑”,实际上是胃部持续在“冻伤”的过程中。身体不是没有给出警告,只是大家都忽略了,等到真正出现胃病再去后悔,那就晚了。

很多年轻女性为了保持身材喜欢吃凉拌菜、水果代餐。番茄、黄瓜、生菜、奇异果……吃得清爽,心情也好,可胃却在默默承受。生冷食物未经加热,寒性强烈,不仅对胃功能造成负担,还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有研究发现,长期以寒凉食物为主的人群,胃肠道问题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约37%。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尤其是原本就有脾胃虚寒体质的人,吃这些“清爽食物”,不但瘦不了,反而腹泻、腹胀、脸色发白,身体更虚。

胃寒不仅仅是一个“胃”的问题。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胃寒会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有不少人明明吃得不少,却总感觉没劲、头晕眼花,检查也查不出啥大问题。

这类人群常常有一个共性——常年吃冷食、喝冷饮,胃口差,容易拉肚子。慢慢地身体就像“被掏空”了一样,状态越来越差,稍微一劳累就出问题,免疫系统也跟着掉线。

不仅是胃部不适,长期胃寒还可能诱发或加重一些系统性问题。例如,有研究指出,胃寒人群更容易伴随失眠、焦虑、经期紊乱等症状。这些看似与胃无关的症状,其实与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尤其是女性群体,若原本气血不足,再加上寒凉食物不断侵蚀,很容易形成“宫寒体质”,出现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甚至不孕等问题。这时候再去调理,难度也大大增加。

而男性看似抗造,但很多“啤酒+烧烤+冰镇饮料”的组合,早早把胃“熬废”了。一边说着自己肠胃不好,一边咕咚咕咚喝冰水,喝完还来一句“好爽”,其实就是在拿身体硬抗。

一项针对全国近三万人的胃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患病率在35岁至50岁人群中高达58%。而这些人群恰恰是经常“无辣不欢、无冰不爽”的生活方式拥趸者。

胃病有多可怕,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种反酸到睡不着觉的夜晚、饭后腹胀难忍的困扰、吃啥都觉得撑的烦躁感,哪怕只有一次,也足够让人记一辈子。而这些,很多时候都是“自找的”。

如果能早些意识到吃寒凉的危害,也许原本好好的一口胃还能保住,不至于走到靠药物维持的地步。胃寒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顿两顿就能治好的,需要的是从日常生活中改变。

有些人可能说自己身体强壮,从小吃凉的长大,没出过毛病。但人体对寒冷的耐受程度是有极限的,年轻时可能抵抗力强,症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体内阳气减弱,寒邪就更容易乘虚而入。

胃一旦被寒邪反复侵袭,就算曾经再怎么能吃能喝,也会慢慢变成“养胃困难户”。而这个过程,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吃饭讲究温和,七分饱最合适;喝水不宜贪凉,常温最佳。尤其是体质偏寒、容易腹泻、四肢发凉的人,更要避开寒凉食物。一些看似健康的饮品,如冰豆浆、冰绿茶,其实都不适合空腹饮用,也不适合频繁饮用。

饭前饭后喝冷饮,都会刺激胃黏膜收缩,使胃酸分泌失调,最终影响胃的消化能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长久下来就是慢性伤害。

养胃其实没那么复杂,不必一味追求补药、汤剂,只要不再一味吃寒凉的东西,改掉爱吃冰的毛病,很多胃不适都会自然而然缓解。有的中老年人之所以胃口好、体力足,不是吃了啥特效药,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注重饮食温度和规律。

他们从不随便喝冰水,也不会把水果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吃,而是等一会儿让温度恢复后再食用。这种“慢慢吃、热热喝”的节奏,是对胃最基本的尊重。

很多人把健康寄托在体检报告上,但报告正常不等于身体没事。尤其是慢性胃病,初期症状隐匿,不易察觉。等到反复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甚至便血、黑便等症状出现,往往病程已发展多年。

有些人吃饭慢慢吃少了,以为是自己节食有成果,殊不知是胃功能在退化。习惯吃寒凉食物的人,很多其实是身体在悄悄抗议。

身体的承受能力有限,胃作为一个极其重要又极其敏感的器官,不可能长时间任性吃冷而不出事。看似一时爽快的吃法,其实埋下的是慢性损伤的种子。

吃进嘴里的每一样食物、每一口饮料,都是在给胃加分或减分。别等到胃真的“抗议”才想到调养,到那时,已经不是一杯热水能解决的事了。

参考文献:

[1]王平. 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预防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3(10): 755-758.

[2]陈琳. 寒凉食物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 38(4): 83-85.

[3]杜兰. 慢性胃炎的成因与饮食干预策略[J]. 中华消化杂志, 2022, 42(6): 364-368.

[4]刘洁. 女性宫寒与胃寒关系探讨[J]. 妇女健康研究, 2023, 36(2): 58-61.

[5]张青. 寒性体质人群的饮食注意事项[J]. 健康生活, 2024(7): 44-46.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沈... 东北食材以其独有的魅力,书写着美食与文化的篇章,黑土地孕育着无数的优质食材,随着四季变化,辽东灶主厨...
跟着浙BA游诸暨,一起山水探秋...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周丰 本周日(11月16日),浙BA城市争霸赛将迎来一场强强对决——诸暨主场对...
景区“伤不起” 车企冒险挑战该... 11月12日中午,奇瑞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进行极限挑战测试项目中,溜车撞坏护栏,引发广泛关注...
西夏陵残丘 贺兰山下尽览塞上秋... 秋日西夏陵,残丘贺兰相衬,尽显历史与秋的苍茫(央广网发 杨佳 摄) 央广网银川11月13日消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