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石门一路弄堂里,生煎包的香气从斑驳的木门内飘出。老李的生煎铺开了四十年,依旧保持着传统做法:发酵面皮、猪肉馅料里要加肉皮冻,收口朝下煎制。当生煎在铁锅中滋滋作响时,老李会熟练地撒上芝麻和葱花,最后淋入清水,盖上木盖焖煎。
"生煎要好吃,必须现做现煎。"老李掀开锅盖,白雾腾起,露出胖乎乎的生煎包。合格的生煎应该底部金黄酥脆,面皮松软,内馅饱含汤汁。老食客们都知道,要先在薄皮上咬个小口,吮吸鲜美的汤汁,再蘸点陈醋,连皮带馅一起享用。
隔着两个门牌的葱油面摊,王阿姨正在熬制葱油。她选用本地小葱,慢火将葱白炸至金黄,再加入葱叶,待香气完全融入油中。煮好的面条过凉后沥干,浇上葱油和特调酱油,简单却滋味十足。
"葱油要分两次放,第一次让面条吸味,第二次增香。"王阿姨边说边在面上撒上炸得酥脆的葱段。这碗看似简单的葱油面,藏着上海人对早餐最质朴的期待。
生煎配葱油面,一湿一干,一浓一淡,是弄堂里最经典的早餐搭配。坐在斑驳的梧桐树下,听着耳边传来的吴侬软语,这份独特的早餐体验,已成为上海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