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我爸做饭,伸手就抄起桌上的盐罐往菜里撒,被我妈一把拍开。“你当是腌咸菜呢?”她边说边把那只印着花纹的旧盐罐挪走,换了个带小勺子的玻璃罐过来,“早该换了,楼下张叔就是吃盐太凶,上次体检血压高得吓人。”
说实话我以前也没当回事,觉得炒菜少盐没味儿。直到前阵子看了世卫组织的建议才惊着,说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能超5克。我特意找了个啤酒瓶盖试了试,去掉胶垫装满也就5克多点,合着一家人一天吃的盐,还没以前我炒一盘菜放的多。
你别说,中年人控盐还真不是少撒两勺盐那么简单。我妈最近跟小区里的营养师学了俩招,试了半个月,我爸说吃着也没觉得没味儿,上周测血压还真降了点。
第一个技巧就是我妈换盐罐那招——用“定量盐勺”代替直接撒盐。以前那旧盐罐开口大,手抖一下就多了,现在这小勺子一勺正好2克,炒一个菜放两勺就够了。我一开始还嫌麻烦,觉得“凭感觉”就行,结果我妈让我用厨房秤称了称,我自以为“少放”的盐,足足有8克。
还有个更隐藏的点,就是别光盯着炒菜的盐,那些“隐形盐”才最坑人。上次我买了袋咸菜配粥,我妈看了配料表就皱眉,说每100克咸菜里盐含量都快10克了。像酱油、蚝油这些调料里也有盐,炒肉的时候放了酱油,就别再放盐了。
我记得有回做红烧肉,放了两大勺酱油,还按老习惯撒了盐,结果咸得没法吃。后来才知道,5毫升酱油就相当于1克盐,哪还用额外加啊。现在我家厨房调料架上,酱油瓶旁边都贴了张便签,写着“放酱油免放盐”,生怕忘了。
对了,还有那些加工食品,真是藏盐大户。我爸以前爱买方便面当夜宵,面饼本身就是咸的,调料包再一放,一顿就吃超了一天的量。现在我妈每周六早上都会炖点肉汤,分装好冻在冰箱里,我爸想吃夜宵就下点面条,放块肉汤冻,鲜得很还不用放盐。
刚才说错了,第二个技巧不是靠调料提鲜,是用天然食材增味。我妈现在炒菜,会提前把香菇、虾皮泡发,用泡出来的水当高汤。上次炒青菜,她就放了点香菇水,还加了把蒜末和小米辣,吃着鲜辣爽口,谁也没发现没放盐。
真的,以前总觉得“无盐不成菜”,其实是味蕾被重口味惯坏了。我家试了三周清淡口,现在再吃以前觉得正好的菜,都觉得咸得齁人。上周家庭聚餐,我弟带了只烤鸡过来,以前抢着吃,这回没人动几块,都说“太咸了,嗓子疼”。
有回跟楼下张叔聊天,他说医生让他控盐,他就顿顿清水煮菜,吃了两天就受不了了。其实根本不用这么极端,像我妈做鱼的时候,就用姜片、葱段和柠檬汁腌十分钟,煎的时候少放点盐,照样香得很。
说起来也有意思,我妈为了让全家适应,还搞了个“盐量打卡”,每天晚上在小本子上记着用了多少盐。有天我爸偷偷多放了一勺,被她发现了,罚他洗了三天碗。现在我爸自己做饭都特自觉,拿盐勺的时候比谁都认真。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以前觉得健康和口味不能兼顾,现在才发现,稍微换个工具、调个做法,就能两全。那些说控盐太难的,可能就是没找对方法,或者舍不得那点重口味。
家里有中年人的真得注意,盐吃多了不光血压高,对心脏也不好。与其等体检出问题再后悔,不如现在就把家里的旧盐罐换了,试试用天然食材提鲜。我妈说了,这不是矫情,是对自己身体负责。
对了,你们家炒菜是凭感觉放盐还是用盐勺啊?有没有什么不咸还鲜的做菜招儿?评论区跟我聊聊呗,我好跟我妈学学,让她也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