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食戟社
朋友圈的“中药奶茶养生论”、家族群的“冷冻馒头致癌说”、直播间的“骨汤大补神谈”……如今各类食品养生谣言层出不穷,借着健康焦虑收割流量,误导公众认知。其实很多流传甚广的“养生常识”,早已被科学戳穿。
“中药配万物=健康buff”是典型的营销噱头。阿胶奶茶、罗汉果拿铁等网红食品风靡一时,商家宣称添加中药材就能“药到病除”。但中药材讲究辨证施治,且食品中添加的药材剂量极低,不仅达不到滋补效果,还可能因药性冲突引发不适,所谓“养生功效”缺乏任何科学依据 。
“冷冻馒头超两天堪比砒霜”曾引发全民恐慌,传言冒用浙大名义声称冷冻食品会滋生黄曲霉素。但黄曲霉素的滋生需要25℃-35℃的温度和80%-90%的湿度,家用冰箱-18℃的冷冻室堪称“微生物荒漠”,根本不具备滋生条件。真正的风险在于反复解冻后常温放置过久,而非冷冻本身 。
“骨汤熬得越久越补钙”是长辈们的执念。实验数据显示,高压熬煮2小时的骨汤,钙含量仅1.15mg/100ml,远低于矿泉水的钙含量。若想通过喝骨汤满足每日800毫克的钙需求,每天需喝80碗之多,反而会摄入过量脂肪和嘌呤 。
“鲜榨果汁是维C炸弹”的说法也站不住脚。榨汁过程中,水果细胞壁被破坏,膳食纤维损失率最高达86%,原本的内源性糖变成游离糖,不仅升糖指数飙升,维生素C也会因氧化大量流失。喝果汁远不如直接吃完整水果更健康。
辨别食品养生谣言其实有章可循:看是否有权威机构背书、能否阐释科学原理、是否适合自身体质。国家卫健委早已明确,没有包治百病的养生偏方,真正的养生源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面对各类“神奇养生食品”,不妨多一份理性审视,拒绝被营销话术裹挟。
健康没有捷径,食品养生的核心是均衡膳食与科学搭配。远离谣言陷阱,用理性替代焦虑,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