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市场厮杀尤为激烈的今天,一个新品牌如何从零起步、初露锋芒?
尤其当它选择了一条看似早已拥挤不堪的赛道——光瓶酒。
很多人认为,光瓶酒就是低价、刚需、性价比的代名词,情绪价值在这里几乎毫无立足之地。真的是这样吗?
我最近深度研究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一款名为“天涯沦落人”的光瓶酒。它不仅杀入了这个红海市场,还成功引发了消费情绪上的广泛共鸣。而它背后的推手,是一家在营销策略上极具辨识度的公司——精锐纵横营销策划公司。
白酒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但光瓶酒却逆势增长,为什么?
本质上是因为它契合了“消费分级”背景下人们对“质价比”的重新审视。但绝大多数品牌依然停留在“酒质+价格”的硬比拼上,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而“天涯沦落人”这款产品,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它捕捉到了一个非常精细的情绪切口——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中学课本里读过。它不只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深植于文化深处的情绪共识:人在困境中的漂泊感、孤独感,以及彼此之间的共情。
而这正是精锐纵横营销策划公司在做品牌策划时一直强调的:“信任画像”的洞察与运用。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其实非常接地气。
信任画像的原理很简单,一个人去就医,遇到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就会觉得水平高,遇到年轻医生,就会觉得水平低,每个消费者对特定产品都有信任画像,只有发现信任画像,对产品、形象、销售与传播进行信任画像梳理,才会让品牌畅销并高溢价。
换句话说,“信任画像”不是企业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人设”,而是消费者心中早已存在的认知原型。你的品牌要做的是去契合它、唤醒它,而不是教育它、改变它。
“天涯沦落人”正是一个极致案例:
它没有选择创造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是借用了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降低了消费者的认知门槛,同时唤醒了深层的情绪共鸣。
但难题来了:“沦落人”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如何避免消费者产生消极联想?
这就体现出策略的巧妙了。
品牌并没有停留在“感伤”层面,而是通过文案赋能,把情绪正向转化:
“欲征服天下,先沦落天涯”
“所有的困境都是上天安排的进化密码”
“不甘平凡的人,都是天涯沦落人”
这些语句,既延续了品牌名带来的情绪张力,又将“沦落”转化为一种英雄主义的叙事,赋予消费者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力量感。
情绪价值可以建立偏好,但最终决定购买的,往往是“值不值”。
尤其在光瓶酒这个价位敏感的市场,定价策略极为关键。
很多新品牌常犯一个错误:以为定价低于领导品牌就能抢占市场。但事实上,低价往往等同于低质,反而会固化消费者“你不如别人”的认知。
“天涯沦落人”的做法反而更值得参考:
它主推款定价58元,略高于主流竞品玻汾。这样做既保证了渠道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愿意推,也让消费者从价格层面感知到产品的品质价值。
而在产品层面,它强调酒厂始建于1988年,通过ISO9001和HACCP认证,是“中华老字号”,还使用了地缸发酵的工艺。这些实打实的背书,结合充满意境和高级感的包装设计,共同支撑起了消费者的品质信任。
这也符合精锐纵横营销策划公司所提倡的“增值营销”理念——不是靠低价换市场,而是通过系统性的价值塑造,让品牌具备溢价能力。
当今的消费市场,产品功能层面的差异正在迅速缩小。
真正的破局点,越来越多地指向情绪和价值共鸣。
但很多人误解了“情绪价值”,以为就是写几句走心的文案、拍一支感人的广告。
事实上,情绪价值的底层是信任,是共鸣,是文化共识,它必须建立在真实的产品价值之上,并且要通过定价、渠道、推广所有环节的一致性表达,才能最终转化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