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玲 :一碗拌汤
创始人
2025-11-10 07:23:09

刊头题字: 谈生忠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每天发布·或诗或文

用作者的诗意·填补生活的空白

这两天天气变化,冷风卷着枯叶在街角打着旋儿,我的喉咙也跟着发痒,像是有根细毛在轻轻搔弄。虽然提前吃了预防感冒的药,可身体还是懒懒的,提不起劲来。胃也跟着闹脾气,一丁点油腻都受不住,翻腾得厉害。正发愁吃什么的时候,母亲来了。

她什么也没多问,径直走进厨房,系上围裙,开始洗洋芋、切丁。不多时,锅里传来水沸的咕嘟声,她将切得细碎的洋芋丁和一小把泡发的干菜撒进锅里,再缓缓撒入面粉,一手端碗,一手拿筷,细细地、一圈圈地撒着,搅着,面絮如雪,纷纷落入滚水中。厨房里渐渐弥漫开一股朴素而温暖的香气——是拌汤的味道。

这味道一钻进鼻腔,心便软了下来。记忆像被这热气蒸腾着,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

那时家里姊妹多,日子紧巴巴的,父亲的工资要精打细算地过活。每到寒冬,屋外北风呼啸,屋内冷得像冰窖。母亲总会赶在中午放学前,做上一大锅拌汤。锅不大,但汤稠稠的,洋芋丁煮得软糯,干菜吸饱了汤汁,嚼起来有韧劲。每人一碗,捧在手里,热气扑在脸上,从指尖暖到心窝。

我们姊妹几个围坐在小桌旁,呼噜呼噜地喝着,谁也不说话,只听见碗勺碰撞的轻响。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吃,她把洋芋多的那部分悄悄拨给我们,自己只喝些清汤。她常说:“拌汤养人,不伤胃,吃饱了就不冷了。”那时不懂,只觉得这碗汤稀松平常,不过是穷人家的饭食。如今才明白,那碗里盛的,哪是什么粗茶淡饭,分明是母亲沉甸甸的爱,是她在贫瘠岁月里,用最简单的食材,为我们撑起的一方温暖屋檐。

拌汤的做法简单,却极见功夫。面粉要撒得匀,火候要拿捏准,水沸后下料,快搅防坨,一碗好拌汤,稠稀适中,入口绵软,落肚生暖。如今在我们这儿,拌汤早已不是穷人家的无奈之选,反倒成了细粮吃腻后的“新宠”,讲究的人家还会加鸡蛋、青菜、肉末,吃出百般花样。

可在我心里,拌汤从来就不是一道菜,它是母亲的符号,是家的温度。受凉了,母亲会在汤里放一勺辣子,喝完头上冒汗,捂着被子美美的睡一觉,寒气便随着热气散了;体困倦时,她又会添上几片酸菜,酸香扑鼻,开胃提神,喝上一碗,人便觉得清爽了许多,浑身也渐渐有了力气。这些小小的“配方”,从不写在纸上,却牢牢刻在她的手心里,也刻进了我的记忆里。

如今我已成年,闲暇之余也去了不少地方,尝过不少地方美食,见识过很多佳肴。可没有哪一道菜,能抵得过母亲那一碗拌汤的分量。它不精致,不华丽,甚至有些土气,却最懂我的胃,最暖我的心。

今天这碗拌汤,母亲依旧没放多余的调料,就只加了点盐和葱花,可我喝得格外慢。一口一口,像是要把这熟悉的味道和温度,全都咽进心里去。

一碗拌汤,两代人。它从贫寒的岁月里走来,走过风雪,走过病痛,走过漫长的时光,始终如一地,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份爱,不声不响为你守着灶火,为你煮着一碗热汤,等你回家。

编辑/审核|圣湖雅韵

监制/设计|圣湖雅韵

●作家简介:马雪玲 门源县春蕾幼儿园教师

原创 严肃 审慎 真诚 包容

唯有批评不可辜负

《现代作家文学》 微刊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

《作家文学》杂志创作基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注意!宜宾天宫山旅游公司面临破...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法院 通 知 书 (2025)川 1504破申8号 四川越海天宫山旅游开发有...
登山路上,秋意十足 11月9日,青岛毛公山的深秋已染成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周末的山间满是市民的欢声笑语,大家循着秋光拾级...
“老戏新演”也精彩 如今,“为一台演出到敦煌”的游客越来越多,《敦煌盛典》《又见敦煌》《乐动敦煌》《千手千眼》等成为敦煌...
最新 | 这一景区被取消AAA... 内容转载自: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农业农村部 11月7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取消齐心庄园国家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