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栈桥,静卧于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那条被誉为水上“天路”的不远处,是市民与游客心中的落日晚霞最佳观赏地。今年6月,平天湖风景区1号桥平湖栈桥片区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旨在全面提升该区域的安全性能与景观层次,力图打造一处名为“平湖之心”的全新景区节点。近日,听闻项目已正式向公众开放,我的心便不由自主地被牵引而去。周末午后,我邀上几位好友欣然前往,欲一探这焕然新生的湖上风景。
抵达之时,日头正缓缓西沉。迈上栈桥的第一步,脚下传来的是一种陌生的踏实感——那是崭新“环保塑木”所特有的弹性与坚固。桥面光洁齐整,不见旧时木板上被岁月与潮气浸润出的松软与微响,行走其上,确实安心。然而,心中却无端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怅惘,仿佛一位满载故事的老友,悄然别过,再无音讯。那旧日五百米木栈道所承载的斑驳温润、被无数足迹摩挲得光亮照人的木质纹理,终究是随着机械轰鸣,沉入平天湖幽深的记忆深处,成为一段只能追忆的往昔。
循着崭新蜿蜒的栈道徐行,四下的湖光山色便如画卷般盈盈展露。右手边的湖岸,叠石错落,层叠有致,一改往日生硬水泥堤坝的冷峻面孔,转而以一种近乎天然的姿态,温柔地枕着粼粼水波。石缝之间,一丛丛水生植物蓊蓊郁郁地探出头来,随风轻曳,为这精心雕琢的景致,平添一抹浑然天成的野趣。这大约便是设计者所言“保留自然生态质感”的匠心所在了。
再向前,目光不由得被前方湖心岛上的新景致牢牢吸引。那座新建的“忆侬亭”,名如其形,别致风雅,飞檐轻俏,在碧水蓝天的广阔背景中,悄然自成一幅清丽水墨画。更有趣的是那面“落日画框”,它静默伫立,空灵的框景之中,此刻只盛着素净的天空与湖水,俨然一件别致的装置艺术品。我仿佛能看见,当夕阳将它那满腔熔金似的赤红与温煦的橙黄,慷慨地倾泻而入时,这空寂的画框便会瞬间被点燃,成为天地间最摄人心魄的杰作。一旁,还有三两造型别致的“爱心座椅”,依偎着一片迷你沙滩,想来是为有情人预备的角落。
栈桥的起点,是一座开阔的双层观景平台。我信步登上顶层,凭栏远眺,整片平湖宛如一匹巨大的、色泽渐变的柔软绸缎,在眼前无尽铺展。微风拂过,湖面便泛起粼粼细波,光影迷离。拾级而下,步入底层亲水步道,又是另一番天地。湖水近在咫尺,几乎触手可及,那湿润微凉的气息,轻柔地贴着面颊掠过,带来与居高临下全然不同的、更为亲密而生动的湖韵体验。
我们在此流连,不忍匆匆作别,直至暮色四合,天光尽敛。而平湖栈桥真正的魔法,恰是在此刻才悄然启幕。环顾四周,那十余种造型各异的灯次第亮起。光线并不喧宾夺主,只是温存地、细腻地,沿着栈道的优美曲线流淌,描摹着亭台飞檐的剪影,点染着叠石丰富的肌理,将白日里清晰的景物,从沉沉的夜色中轻柔地托举出来,幻化成一片朦胧的梦境。灯光倒映在墨色的水面上,被微波轻轻揉碎 ,化作满湖流动的、璀璨的星子,与夜空遥相呼应。这便是宣传中所谓的“光影伴湖”了,果然名不虚传。偶尔,还有投影技术造出的动态风景或诗意文字,在某个角落悄然浮现,又默然隐去,为这静谧的夜晚,平添几分灵动的趣味与惊喜。
夜色渐深,我们终是踏上了归途。回望那片沉浸于温柔光影之中的“平湖之心”,它静美得像一个不真实的幻境,遗世而独立。此处的提升改造,确实解决了安全隐患,丰富了游览业态。它变得更为安全、丰富,也更为精致美丽。然而,在这崭新的美学之下,我的心底,却又隐隐怀念起旧木栈道那可能存在的、微不足道的一丝晃动,以及那片未被精心设计的灯光所侵扰的、纯粹而深沉的幽暗。
这或许便是所有旧貌换新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璀璨、安适、功能齐全的“平湖之心”;而我们交还出去的,是一段沉默的、带着体温与记忆的、属于过去的朴素时光。但无论如何,这片湖水与长桥,已用它全新的容颜,为人们绘下了一卷难忘的、光影交织的梦,长久地萦绕于心间。
大家都在读
来源| 安徽省工人日报 作者: 檀长乐
上一篇:商洛文旅赴长三角开展精准招商推介
下一篇:马鞍山这些山你为什么还没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