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里,评审专家俯身细察油温火候;餐桌旁,服务人员的每句用语都被聆听记录。11月6日,承载着百年烟火气的全有福烙锅店,一改往日市井家常的氛围,迎来了“国家级二钻酒家”现场评定。
评审专家组一行步入这家承载着百年记忆的老店。评审过程严谨而细致,覆盖了餐饮服务的全链条。环境与设施评审是首关。专家们深入后厨,对功能分区、卫生状况、消防设施及食材储存进行了近乎苛刻的检查。他们不时俯身查看角落,或用专业仪器检测设备温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国家级钻级酒家的安全与规范标准。
随后,评审焦点转向核心的食材与技艺。在操作区,第三代传承人亲自展示了全有福烙锅独特的烹饪流程。从精选本地优质食材,到对油温、火候的精准控制,再到家传秘制蘸水的调配,每一个步骤都被细致观察与记录。专家们尤为关注“标准化”的落地,仔细询问了关键菜品的投料比例、操作时长和成品感官标准,并建议将依赖老师傅“手感”的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参数,以实现风味的稳定传承。
服务与体验环节同样至关重要。从迎宾、引座、点餐到上菜,服务人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用语都纳入考评。专家组模拟了多种顾客场景,检验服务团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餐厅的菜单设计、消费明示、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也接受了全面评估,专家鼓励全有福更系统地将其百年故事与非遗文化融入用餐体验,提升品牌附加值。
评审过程中,全有福烙锅店负责人胡杨娟全程陪同,并深有感触地表示:“这次评定对我们小微企业来说,是一次全面的提升和巨大的挑战。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字号不能只靠‘老本’,菜品和服务的标准化,才是让百年技艺不走样、并能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这次评审让我们思路大开,是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
自1921年创立,历经三代传承,全有福承载着水城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一号企业登记证、“西部一绝”、“贵州老字号”等沉甸甸的荣誉。此次“国家级二钻酒家”的现场评定,为这家百年老店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与“赋能”。
乌蒙新报记者 李俊
一审:孟谷
二审:巫娜
三审: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