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烤红薯、糖葫芦
绝对是“入冬三件套”
今年泼天的流量
砸中了糖葫芦
“奶皮子糖葫芦”横空出世
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食物
成为了今年冬天的“爆款”美食
然而,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最近彻底迷上了奶皮子糖葫芦,每天下班都得买几串解馋。吃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脸色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糖分摄入超标引发了皮肤糖化反应。
图片来源:新闻报道画面
什么是
皮肤糖化反应?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娟表示,简单来说,糖化反应就像身体里的“焦糖现象”:
吃进去的糖分在体内遇上蛋白质或脂肪,就会发生一种非酶反应,生成一种叫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的物质。这些AGEs如果在体内越积越多,会像“生锈”一样破坏组织结构,皮肤首当其冲。紧接着,就会皮肤松弛、暗黄、细纹增多、弹性下降等。
值得注意的是,糖化反应并非短期食用就能引发,而是长期过量摄入糖分后的积累结果。健康人群偶尔解馋无需焦虑,但持续高糖饮食会加速这一过程。
因此,这位网友是否为食用糖葫芦导致的糖化脸,有待进一步求证,要结合他的日常饮食综合判断,不能妄下定论。
别被糖衣骗了
它另一面是“热量刺客”
奶皮子再好,也架不住外面那层亮晶晶的糖壳和它本身的脂肪含量。
糖衣
不只是甜那么简单
冰糖葫芦的外壳,说白了就是熬化的糖。除了快速拉高你的血糖和热量摄入,它几乎不提供任何营养素。吃多了,不仅容易发胖、蛀牙,长期下来还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山楂
不甜但含糖高
山楂,明明吃起来酸酸的,但含糖量却超过20%,热量是西瓜的三倍多。想不到吧,山楂这种水果尝起来不怎么甜,甚至还很酸,含糖量却不少,这类水果最容易成为“高糖刺客”,悄悄让人长胖。
奶皮子+糖
热量直接叠buff
奶皮子本身脂肪不低,虽然有一部分有益脂肪,但和糖组起CP来,那就是经典的“热量炸弹”组合。糖负责让你快乐飙升,脂肪负责默默囤积……这一串下去,可不只是解馋而已。
隐藏选手:盐
也可能在场
为了平衡甜腻感,有些奶皮子会悄悄加一点盐。虽然量不多,但对高血压或需要控钠的朋友来说,还是得多留个神。
实在想吃
这些“聪明吃法”请收好
美食当前,咱们的策略是:可以吃,但得“会吃”。
01
分享才是真爱
强烈建议和亲朋好友分着一起吃,既尝了味道,又不会热量超标。
02
别在饭后当“续摊”
千万别吃饱了再来一根,那等于热量“加量不加价”。最好是两餐之间有点小饿的时候当加餐,同时正餐的主食和油脂要有意识地减量。
03
吃完来杯“去腻水”
无糖的茶、黑咖啡或白开水,是你吃完后的最佳拍档。既能冲淡嘴里的甜腻,也能帮身体代谢一把。
04
这些人,请管住嘴
如果你正在控糖、减脂,或有高血脂等问题,建议远远欣赏就好。给孩子吃更要注意:吃完必须漱口或刷牙!
对于奶皮子糖葫芦的走红
偶尔尝尝鲜自然是不错的
但为了个人健康
还是要少吃、少吃、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