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雪地
“打卡古城鎮老供銷社,真是回憶滿滿!”
“很親切啊,42年前在那服役,那是我的第二故鄉,真想再回去看看。”近日,林口縣四村老供銷社在短視頻平臺上火瞭,帶起瞭一股復古回憶風,人們紛紛前去打卡留念。林口縣古城鎮四村村委會改造成的老供銷社剛“營業”一個多月,線下引來遊客爭相打卡,帶動銷售古城鎮農產品收益超萬元。
體驗一回供銷社售貨員。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小視頻:主打回憶與鄉愁
身穿藏藍色翻領大褂、戴著白色套袖、趿拉著一雙佈鞋。從保暖瓶裡倒熱水,白蓋大茶缸裡放點茶葉,隨手從供銷社玻璃展櫃裡掏出一袋大辣片,再看一會兒小人書,鏡頭裡老供銷社小店主形象躍然而出。
跟隨著店主的雞毛撣子,我們看到展架上老式擺鐘表、小貓背景的化妝鏡、大紅花的臉盆……這些老物件把我們拉回到遙遠的回憶中,然後不禁感嘆:“這些小時候我也見過!”
這些由林口縣古城鎮電商辦工作人員自編自導自演的“八零鄉約”短視頻帶給瞭人們強烈共鳴,這種共鳴不單單是北方的朋友,也有不少南方網友留言:“這個玩具我小時候也玩過,是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呢?”
很難想到,視頻裡將1980年代人物刻畫的這麼準確的主角,竟然是1994年生人,他是古城鎮政府文化站站長魏毓星。“我從小在鄉村長大,有一些東西是接觸過的,然後研究劇本的時候找老人請教、和視頻博主探討,讓呈現出來的角度、內容接地氣,更鮮活。”魏毓星說。
目標:抓住機遇將“流量變現”
“盡管古城鎮做短視頻和電商起步晚,但是有國傢政策扶持,從近段時間的視頻反饋、打卡人員直觀感受來看,走‘三農’的電商發展路子是非常有前景和‘錢景’的。”古城鎮黨委書記劉小鈺說。
古城鎮位於林口縣城東北部,擁有黑龍江省東部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工貿強鎮。糧食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特色產業有大鵝養殖、中藥材種植、小雜糧雜豆、鮮食玉米及白瓜子產業。2017至2019年,該鎮曾獲得“全國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鎮”“省級鄉村產業百強鎮”等榮譽稱號。
周末,古城鎮老供銷社裡遊客絡繹不絕,平均一天百人左右,基本上是“來人不空手”,都會帶點特產回傢解鄉愁。
“奎山粉條、酸辣粉、手抓餅、煎餅,這些都是我們古城鎮的名優產品,手握好產品,正需要好途徑銷售出去。”劉小鈺介紹說,目前該鎮正在註冊“古城希望”品牌,富硒木耳、富硒大米、鮮食玉米、甜瓜、蔬菜這些好產品將會推廣到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上。
目前,依托古城鎮四村老村委會,建成瞭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的古城特色電商助農服務中心,內設展銷櫃、電商直播中心、電商運營中心、客服中心、培訓中心、體驗打卡中心等功能區域,建設集咨詢、展示、預訂、交易於一體的電子商務+智慧助農振興鄉村的綜合服務平臺。
電商辦也正在不斷尋找、發現鄉村主播,從流量傾斜、技術培訓、運營協助等方面,著力培養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正能量網紅,助力當地增收致富,創造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的新技術、新手段,將休閑娛樂、文化創意與民俗文化、現代農業等緊密結合,引進預制菜生產線,建立以生產、交易、運輸為一體的特色農產品供應鏈,以開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以品牌、品質、文化為一體的價值鏈,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電商助農興農一體化產業鏈,逐步探索出一條電商帶農、品牌強農、產業富農的發展路徑。
謀劃:“電商+產業”融合發展
築牢瞭“基礎樁”,搭建結合新平臺,“電商+產業”融合發展才能有深度。
古城鎮制定瞭《古城鎮產業強鎮實施方案》及建立企業傢協會、打造三園五區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圍繞電商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這一主線,建立產學研發展規劃體系,積極推動電子商務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農產品上行和品牌打造,構建市場共拓、資源共享、產品共同優化升級的電商助推產業發展格局。
古城鎮對於電商發展有自己的規劃,“線上引流+線下打卡”老供銷社,將遊客引入古城鎮,還要能把人留住。
除瞭老供銷社電商基地微景觀帶,去年古城鎮同步打造風車長廊、澤林古泉、古城古巷墻面彩繪、“最美古城”地標等網紅地標,吸引上萬人次觀賞打卡。
今年春暖花開後,四間房親子果蔬采摘、烏斯渾村香瓜采摘、五村千畝水稻親子認養稻田遊、湖北村原生態露營等項目也都在規劃實施中,打造成以點帶面形成特色“微景觀帶”休閑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推進“互聯網+特色農產品+旅遊”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