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接待交际工作培训交流会拟于11月24日至28日在广西崇左举办
在广西崇左,有一种味道穿越千年,至今仍萦绕在人们的舌尖与心间——那便是崇左沙糕。
沙糕在崇左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早在千年前,它便是龙州百姓春节祭祖、待客访友的必备美食。1889年龙州开埠通商后,沙糕更随着边境贸易远播海外,成为东南亚华人舌尖上的乡愁。2021年,龙州沙糕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得以正式确立。传说清代御厨曾在传统配方中融入鸡油,既解决了口感偏硬的问题,又添一抹独特的油脂香,形成了今日龙州沙糕的雏形。
沙糕的精致,首先体现在其“三层结构”中。上下两层雪白的糯米粉如云絮般松软,中间夹着豆沙、芝麻、莲蓉或创新水果馅料,被当地人形象地喻为“舌尖上的黑白钢琴键”。沙糕的制作工艺更显匠心。糯米需用河沙拌炒至焦香,再以沙石磨碾成细粉,保证口感细腻。将米粉铺于布袋,置于淋过热水的沙堆上吸收地气,使米粉软化压结,在木格中层层铺粉、填馅、压实,切块后以粉红纸包装,寓意日子红火甜蜜。
在当地,沙糕是节庆与情感的载体。“糕”与“高”同音,寄托着百姓对生活“年年高升”的期盼。春节时,家家户户以沙糕祭祖、待客、赠友,一句“无沙糕,不过年”道出了它在壮乡文化中的核心地位。那一方粉红纸包裹的糕点,既是亲情的纽带,也是游子心中“家乡味”的化身。
如今的崇左沙糕,在坚守古法的同时焕发新生,在传统豆沙、花生馅料基础上,开发了火龙果、榴莲、金桔等水果口味,迎合现代饮食需求。龙州县发展沙糕作坊200余家,年产值超千万元,并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外。
从唐代的祭祀供品到如今的“非遗”美食,崇左沙糕已经不仅是舌尖的享受,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在每一口松软香甜中,人们咀嚼的是历史,回味的是乡愁,唤醒的是对传统最温暖的守望。
编 辑 | 张瀚彧
下一篇:清晨,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