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自如吐槽格力的酒文化盛行,每次要喝一斤酒,喝成了重度脂肪肝,表示不喝不行,都是迫不得已的
创始人
2025-10-30 02:43:18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喊着“铁娘子”的企业,底下那股酒桌味反而越重?

格力这事真让我有点无语。王自如前两天爆料,说他在格力时每次饭局都要喝一斤白酒,不喝不行,还被喝成了重度脂肪肝。我看完视频整个人都懵了。一个曾经讲科技、讲创新的格力,居然还是靠灌酒维系关系。

喝酒这事,在中国职场不是新闻,但王自如这次点名格力,意味不一样。他不是普通员工,是董明珠亲手拉过去的网红CEO。2019年格力花了1.68亿元收购他那家“锤子系”的ZEALER公司,董明珠当时亲自站台,说要培养年轻人、要做内容电商新模式。五年过去,结果变成了“天天喝酒”的职场剧本。

我查了一下,格力在2023年的营收是1901亿元,同比下降2.2%,净利润245亿元(数据来源:格力电器年报)。这公司当然还是赚钱的,可增长停滞得厉害。那股气势汹汹的“要干翻美的、碾压小米”的气场,早就不见了。一个公司当业绩增长放缓,往往文化就会“返祖”——从拼业务回到拼酒量。

王自如说得具体:

• 一斤白酒起步,不喝不行。

• 酒桌上要陪领导喝到底。

• 拒绝就是不合群、不懂事。

这些话太有画面了。以前我听过很多制造业的朋友讲类似故事,格力的这一套,只是更赤裸。那是那种老国企的延续:表面讲奋斗、实则靠酒桌换默契。

有人说王自如是因为走得不体面才爆料。我倒觉得,这人嘴上虽冲,但不至于编。毕竟他自己喝成病,这种代价不是表演。你想,一个做科技内容出身的人,最后被搞成“白酒战士”,这讽刺劲够呛。

董明珠会不会知道?肯定知道。她是那种凡事亲力亲为的领导,从营销、代言、带货到年会致辞,全得过她手。她的管理哲学,本身就是那种“家长式”的:讲忠诚、讲情感、讲一根绳拧到底。问题是,这种文化一旦落地,下面的人会过度解读——为了显忠心,就拼命喝酒、拼命陪笑。

其实格力的转型一直卡在文化上。2020年之后,空调市场已经见顶,新能源、智能家居、手机业务都没做起来。董明珠想用“年轻化”来破局,拉了王自如、请了孟羽童,还开直播带货。结果这些年轻人都成了陪衬。孟羽童被骂“网红秘书”,王自如被喝成病,这哪是新势力?这是一出老派管理与新派员工的对撞。

而格力的员工结构也摆在那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格力员工平均年龄接近38岁,本科及以下学历占八成以上。一个偏传统制造业的体系,你让它理解“内容电商”“数字创新”,那真是天方夜谭。文化的惯性太强了。喝酒、汇报、服从,这些是安全的语言,比创新靠谱得多。

王自如离开格力后,一直没什么声量。这次突然爆料,多少也像一种情绪宣泄。可能确实谈崩了,也可能真的是受不了了。我倒更好奇,格力内部现在会不会开会讨论这事。董明珠这种强势领导,最怕的不是批评,是员工的不服从。

她要的忠诚,别人给的只是忍耐。

酒文化这种事,短期看能“稳关系”,长期看却是内耗。一个公司的人不敢说真话,只敢拼杯数,那还能出什么新东西?格力的竞争对手美的早就搞数字化转型了,2024年一季度,美的智能制造业务收入增长了12.6%(数据来源:美的集团财报),格力还在喝酒谈感情。

其实这不是格力一个公司的病,是很多中国企业的通病。那些靠铁腕起家的老板,一到权力集中后,就特别相信“氛围”。他们以为员工喝多了就是团结,其实那只是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丝路酒香正浓:汾酒深耕中亚市场... 汾酒与中亚的羁绊,早已镌刻在古丝绸之路的年轮里。自秦汉至明清,汾酒前身循着商路远播西域,成为东西方文...
柚子泡酒用啥香型?选清香型白酒... 我从几年前开始尝试自制水果酒,最先尝试的就是柚子泡酒。记得第一次泡的时候,我完全凭感觉买了一瓶普通白...
手把手教你炖一锅硬菜,羊肉垫卷... 今天这道菜,算是一道扎扎实实的硬菜,家里来客人或者想吃点好的,做这个绝对撑得起场面。咱们要做的,是羊...
肥牛就该做酸汤的,酸酸甜甜开胃...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一道既快捷美味又营养均衡的家常菜,成为了许多家庭主妇和美食爱好者的共同追求...
盈利1087万背后:ST张家界...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蓓 见习记者 陈炳衡 北京报道 10月24日,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