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重庆故事 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重庆工作站揭牌成立
创始人
2025-10-29 22:45:36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建与之匹配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如何实现从“讲好重庆故事”到“传播好重庆价值”的升维?10月29日,“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重庆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揭牌成立。

“工作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打造。

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与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蒋朋桥共同为“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重庆工作站”揭牌。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作为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当之无愧的“国家队”“领头羊”“主力军”。重庆社会科学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的“思想库”“智囊团”,拥有包括重庆市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在内的一个市级新型重点实验室、三个市级新型重点智库。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蒋朋桥表示,双方共同建立“工作站”,就是要答好以高水平的新闻传播研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传播能力、话语体系和叙事逻辑这一时代课题。

“工作站”如何建?

蒋朋桥表示,“工作站”的建设将遵循“优势互补为基,协同共赢为要,成果产出为本”三个原则。具体将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国家政策、顶尖团队、学术资源与重庆社会科学院地方深耕、实践案例、在地资源,富集要素,画出最大“同心圆”。通过联合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育、数智协同等方式,打造学术共同体,始终与国家战略、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重庆传播创新“同向、同频、同步”,唱响最美“协作曲”。紧扣“一带一路”、双城经济圈、文化强市、网络强市、数字重庆等重大部署,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政策研究,建言献策。探索“产学研”融合,在理论阐释、实践研究、决策服务、学科建设,特别是提炼可复制“重庆经验”上,耕耘最茂“丰收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称,“工作站”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从近处看,“工作站”的成立加强了学术链接和智库共建;从远处看,其目的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与落地,总结和传播重庆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

胡正荣对“工作站”提出了三个期待:一是希望工作站产出的成果能够服务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跨学科联动,总结归纳重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发展方面的经验;二是期望基于重庆的成果,创新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路径,将“重庆经验”上升为全国性的案例和实践模式,担当党和国家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三是期待工作站能大力开展跨学科和交叉研究。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琼表示,近年来,重庆积极推动对外宣传与对外开放、国际传播与城市发展“双融合”,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现代化新重庆生动故事,探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火热的、独具特色的地方传播实践,为深入观察、解读、研究新闻传播如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绝佳的“试验田”和丰富的“样本库”。

张琼说,“工作站”的建立,开辟了一个高质高效的资源节点和区域支点,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为观察现代化新重庆实践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更为凝聚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和实务界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

她希望工作站成为理论阐释的“先锋”;成为决策咨询的“高地”;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交流互鉴的“窗口”,推动国际同行经验互鉴,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让现代化新重庆故事成为中国故事的鲜活注脚。

新闻多一点>>

新重庆故事如何“圈粉”全球 专家贡献“金点子”

在同步举行的“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实践”研讨会上,众多专家、企业大咖纷纷为如何讲好新重庆故事,“圈粉”全球建言献策,贡献“金点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说,国际传播要精准传播、精细运作,不仅仅是讲美食、美景、非遗、考古,经济、政治、社会都值得传播,呈现立体中国故事。信息网络时代,更要用好AI,从以前的“一洲一策”进而到“一国一策”“一群一策”,实现“千人千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刘瑞生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城市实践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以重庆为例,重庆九龙坡的“云上民主村”、统一的“执法+监督”数字平台、“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等等。这些正是国际传播的“金名片”。重庆2024年推出15件重点民生实事,包括新增“错时共享”停车泊位5.3万个、改造老旧小区2620个、加装电梯1400余部。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生动诠释。重庆依托巴渝文化,打造洪崖洞、长江索道等IP,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超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以文化符号彰显文明底蕴。

“让重庆跳出重庆,转向更贴合当下世界认知、更易引发共鸣的传播逻辑,其核心就是向今天的世界讲述今天的重庆。”重庆市委网信办综合处、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和移动网络处处长龚伟介绍,重庆打造了“青春红岩”等延续性活动,邀请大V大咖参与,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向上向善的动力。通过云端乡音基层出圈计划,搭建互动平台,实现“人人都是正能量传播者”,提出传播即销售的理念,达到流量价值变现。特别是在三方面场景进行了尝试,背篓专线、潮汐摊区、扁担轮渡等,形成了烟火山城的城市传播IP;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打造“让网友更懂重庆车”带动线上销售,赋能产业;推动干部变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是思想的传播、信仰的传播、力量的传播”,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董事长赵武君从近年来用笔和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篇章,生态文明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庆故事的丰富经验,从故事化表达:让党的创新理论可听可感;国际化叙事:提升理论传播的全球影响力;融媒体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无处不在等三个维度,分享了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的工作体会。

重庆社会科学院对外学术交流中心主任、重庆市网络舆情研究中心负责人刘晓敬则表示,在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网络舆情分析研究所扮演的角色在于,观舆情脉动、知民生所盼;察网络声浪、明治理方向;览环球资讯、听世界回响;拓国际传播、讲重庆故事。舆情是国际传播的链接器,可以串联8D魔幻风貌、历史、民俗、美食等文化符号,也可串联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渝车出海”等开放实践,并通过分析精准把握不同国家的文化接受偏好,将单向内容输出,转化为国际社会与重庆的双向共鸣。

“我们的业务营收90%都来自海外。”重庆帕斯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邓永进则从业务角度,分享了如何将重庆解放碑、江北大剧院、麻辣重庆火锅等重庆风貌、重庆元素、重庆特色融入游戏场景,走向世界。

重庆佳左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左越分享了“中国时段”(电视中国剧场)项目在拉美地区的实施经验,提出了精准定位、多元拓展、融合传播、情感共鸣、技术赋能、产业联动等路径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室副研究员、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景嘉伊在《全球南方视角下的中拉认知与传播范式重构》中分析了基于全球信息流动的中拉传播版图,提出构建中拉传播新格局的关键领域,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内容建设、以数字技术畅通交往环节、以文化新态赢得关键群体等。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摄影 邹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散装白酒加速“触网”,传统酿香...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口味多样化趋势不断加快,加之大众对健康、原生态饮品的关注持续升温,散装白酒这一曾经...
原创 云... 在云南的街巷间,风里都裹着花香与食物的香气。这座被称作“彩云之南” 的土地,不仅有苍山洱海的浪漫,更...
厨房小白也能拿捏!油面筋酿肉,... 谁懂啊!油面筋这玩意儿简直是家常菜里的“隐藏王者”,空口吃是香韧的碳水快乐,塞点肉馅蒸一蒸,立马变身...
希腊旅游出行多重变革:机票涨跌... 近期计划前往希腊的旅客需关注出行领域的多重变化:机票价格涨跌分化、冬令时调整带来时差变动,以及欧洲全...
原创 别... 家人们,如今网络上的泰国简直被吹上了天,什么亚洲养老的“黄金圣地”,落地签轻轻松松,物价低到让你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