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北风渐起,窗玻璃上也开始蒙了一层薄薄的水汽,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白雾。降温,是真真切切地来了。 天一冷,很多人下意识就想炖一锅热乎乎的牛羊肉,想着能暖身驱寒。
牛羊肉固然好,但性温燥热,加上秋冬本就干燥,吃多了很容易引起上火、口干舌燥,甚至便秘。
其实,有一种肉类,它价格往往比牛羊肉便宜近一半,滋补效果却毫不逊色,最关键的是它性质甘凉,滋补的同时不易上火,堪称秋冬平补的“宝藏食材”。它就是——鸭肉。
民间早有“嫩鸭湿毒,老鸭滋阴”的说法。《本草纲目》中记载鸭肉“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尤其适合体内有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的人。其不温不热,能滋阴补虚、清热健脾,在干燥寒凉的季节里,能给身体最温和的滋养。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3种鸭子的经典吃法,从汤到菜,暖身又养胃,助您舒适度过这段降温时光。
要说秋冬喝什么汤最舒坦,这碗酸萝卜老鸭汤必定名列前茅。老鸭的醇厚,搭配酸萝卜的清爽开胃,再加上海带的鲜美,汤色澄亮,味道层次丰富,一碗下肚,从胃里暖到心里,却丝毫不觉油腻。
详细做法:
1.处理鸭肉:老鸭斩块,冷水下锅,加入几片姜和料酒,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这一步是汤不腥的关键。
2.炒香增味:锅中放少许油,下入姜片、花椒爆香,倒入焯好的鸭块,中火煸炒至鸭皮微微金黄,烹入少许料酒,激发出香气。
3.炖煮成汤:将炒好的鸭块转入砂锅,加入足量的开水,放入葱结和切块的酸萝卜。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5小时。
4.加入海带:将洗净的海带结放入锅中,继续炖煮30分钟。
5.调味出锅:尝一下味道,因为酸萝卜有咸味,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加盐。炖至鸭肉酥烂脱骨即可,撒上葱花,享用这碗暖心汤。
小贴士: 煸炒鸭块能有效去除多余油脂并增加香味。一定要用开水炖汤,这样汤色更易浓白。酸萝卜的酸咸度不同,务必最后调味。
如果您觉得汤品过于温和,想来点下饭的,那这道爆炒仔姜鸭绝对能惊艳您的味蕾。仔姜的辛香鲜嫩,与鸭肉的鲜美紧密结合,口感鲜辣劲爽,不仅能驱散寒意,更能让人食欲大开。
详细做法:
1.食材处理:鸭肉斩成小块。仔姜、青红椒切片,大蒜拍松。
2.煸炒鸭块:锅烧热,不放油,直接下入鸭块,中火煸炒,逼出鸭皮自身的油脂,炒至鸭肉收缩、表面微焦后盛出。
3.爆香调料:锅里留底油,放入一勺豆瓣酱,小火炒出红油和香味。接着下入大蒜和部分仔姜片,翻炒出香。
4.混合焖烧:倒入鸭块,翻炒均匀,让每块鸭肉都裹上酱料。烹入生抽、少许老抽上色,加入少量糖提鲜。
5.啤酒增香:倒入半罐啤酒,没过鸭肉,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焖煮15-20分钟。
6.大火收汁:待汤汁收浓,放入剩余的仔姜片和青红椒片,转大火快速翻炒至断生,即可出锅。
小贴士: 先干锅煸鸭肉,能有效去油增香。用啤酒代替水,能去腥并使鸭肉更酥烂。仔姜分两次放,第一次取其味,第二次享其脆。
不想吃辣的朋友,这款广式三杯鸭是您的绝佳选择。它借鉴了三杯鸡的做法,但风味更加醇厚。所谓“三杯”,即一杯酱油、一杯食用油、一杯酒,做法简单,味道却极为惊艳,酱汁浓郁,是绝对的米饭好搭档。
详细做法:
1.预处理鸭肉:鸭子洗净擦干。锅烧热,用姜片在锅内擦拭一遍,可防粘。然后将鸭皮朝下放入锅中,小火煎至鸭皮金黄,逼出多余油脂。
2.焖煮入味:将煎好的鸭子推到锅边,放入姜片、蒜瓣、红葱头爆香。然后倒入生抽、米酒和香油,再加入冰糖和足量的热水,水量约到鸭身的一半。
3.慢火收汁:大火烧开后,转为小火,盖上锅盖慢炖30分钟,期间不时将酱汁舀起淋在鸭身上。之后给鸭子翻个面,继续焖煮20分钟。
4.斩件上桌:最后打开锅盖,转为中大火收汁,汤汁变得浓稠油亮。将鸭子捞出稍凉后斩件,淋上浓郁的酱汁即可。
小贴士: 先用油煎鸭皮,能使鸭皮紧缩,口感更佳,且不易破皮。收汁时要不停淋汁,让鸭肉颜色均匀亮泽。冰糖不可少,它是酱汁红亮的关键。
降温时节,饮食更需智慧。 与其一味追求温燥的进补,不如选择鸭肉这般温和滋润的食材。它就像一位贴心的老朋友,不急不躁,慢慢地将营养与温暖送达身体深处,暖身养胃而不留燥火。
这个冬天,不妨把物美价廉的鸭肉端上您家的餐桌,用这三道风味各异的美食,开启一段温暖又滋润的冬日食光吧!
本文系江江食研社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