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巴中光雾山旅游成为游客口中的“一次教训”
文|清哲木
美景诚可贵,诚信价更高。当景区宣传的“红叶第一山”沦为排队与失望的代名词,背后是游客被美化的图片与苍白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相关视频显示;巴中市光雾山景区门口已人头攒动。游客在索道站前陷入了长达三小时的排队困境。“景区宣传照片上层林尽染,现实却是人海茫茫。”屏幕上光雾山的秋色宣传图绚丽夺目,现实却是“青黄不接”
网上,笔者注意到;光雾山景区迎来了红叶季节的高峰,也迎来了如潮的投诉。不少游客大呼“被骗”,这主要是宣传与现实的落差。光雾山被誉为“中国红叶第一山”,每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的红叶节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宣传材料中描述的“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令人神往。
然而,多位游客的实际体验却大相径庭。宣传与现实脱节的情况在海拔较高的景点尤为明显。由于不同景点海拔和环境不同,红叶的最佳观赏期也存在差异。但景区并未对此进行充分说明和引导,导致大量游客在红叶未到时蜂拥而至。
有网友去年就在“问政四川”留言:光雾山红叶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旅游体验非常差:原因如下:1、文旅局宣传过度,说红叶以及是最红的时候,结果上山一片绿 2、画廊那一段人超级多,根本容纳不下那么多人 3、索道排队太久,排队混乱,一会儿两排,一会儿一排 4、上香炉山了根本不知道终点要多久,建议贴个标签,大概有多少多少km或者一般要走多久 5、游客中心拥挤,无法容纳那么多人躲雨、吃饭。自助餐旁边有卖泡面的地方,是一个商家开的,但买了泡面不让我们在旁边吃饭,只让自助餐的在那里吃,一直赶人去外面,但外面在下雨,且外面0空位,毫无人情味。 6、公交车有些混乱,好多时候人挤人上去的,好在大多时候是在排队
一年时间过去,貌似光雾山旅游体验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索道站前的队伍蜿蜒一里多长。游客们在寒风中缓慢挪动,仅排队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有游客感叹:“3个小时的等待啊,终于坐上飞天的轿厢。”
索道运营能力与游客数量之间的严重不匹配是问题核心。更令人沮丧的是,当游客终于坐上缆车到达山顶后,却发现“景色也一般”,与漫长的等待时间形成鲜明对比。
笔者通过公开信息了解,光雾山包含米仓山、光雾山、十八月潭三个景区,面积广阔,但景区管理存在明显短板。红叶节期间,景区内不允许私家车进入,游客只能依靠景区交通摆渡车。然而,运输效率低下成为普遍问题。在天然画廊等热门景点,游客描述道:“一进入天然画廊景区,我第一时间看到的不是美景,而是黑压压的游客。”这条必走的栈道拥挤到难以挪步,游客只能被人流推着缓慢移动。
景区美化宣传而实际体验差的问题,不仅影响游客满意度,更损害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强调,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当游客“兴冲冲而来,失望而归”,景区可能获得短期利益,但长远来看,损害的是自身的声誉和品牌价值。一位游客直言:“景区也不为游客着想,明明没有红叶,还一个劲卖很多缆车票,上山没看点不说,关键是排队太浪费时间了,这不是一种负责任的经营态度。”
事实上,诚信经营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对市场信用进行管理,对不诚信行为实施惩戒。景区作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应当真实、准确地提供信息,避免夸大宣传。
游客期待的是“真实、透明、可信”的旅游信息。如一位游客所说:“看来,有些困难,只是表面。有些畏惧,仅乃主观。”但当景区通过美化宣传吸引游客,却无法提供相应的体验时,这种信任就被打破了。光雾山作为5A景区宣传应当实事求是,充分告知游客景点实时情况,让游客能够基于真实信息做出选择。唯有如此,光雾山的红叶才能真正绽放其魅力,而不是成为游客口中的“一次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