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老干妈?4个外行做辣酱,干出一个“隐形冠军”
创始人
2025-10-26 09:25:42

封面图来源:豆包AI生成

近些年,不少外卖袋里,总有一包印着虎头标的黄色小辣酱。点一份黄焖鸡米饭,拌一勺鲜辣的酱;吃一碗清汤面,可以挤一点提味——虎邦辣酱以这样的方式,悄悄走进了数人的日常。

很难想象到,在老干妈稳居“铁王座”,手握10%市场份额的辣酱江湖里,这包黄色小辣酱,能从区域性品牌扎堆、巨头渠道垄断的缝隙中突围。要知道,通常在头部品牌难以撼动、格局固化的赛道里,不少新品牌鲜少能站稳脚跟。

而在辣酱赛道中,虎邦找到突破口,成立第二年便实现盈利,2025年至今,虎邦辣酱年营收已达6亿,在十周年之际,品牌决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销售额的重大突破,成为辣酱行业“老干妈”之外的第二梯队的主力军。

图片来源:虎邦

“目前,辣酱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准确说是第二波初级阶段,第一波竞争是老干妈赢了,我们属于第二波玩家。”在与天下网商的对谈中,虎邦辣酱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洪群归纳了行业的阶段性特征。

2015年,陆文金、陈洪群、李伟等共四人成立虎邦辣酱。次年,其瓶装的辣酱产品正式推向市场,包装上印着知名广告人叶茂中设计的老虎头。

初入赛道时,辣酱行业的格局可以用“一株参天大树和遍地低矮灌木丛”来形容,老干妈以绝对优势独占头部,其他品牌小打小闹,更棘手的是定价,老干妈7块9、8块9一瓶的定价,把辣酱价格卡在10元区间,比它低的赚不到钱,比它高的卖不出去,新品牌举步维艰。

陈洪群和团队没选择硬闯,反而定下了“两个不做”的铁规:传统辣酱品牌深耕的渠道不碰,团队早年熟悉的传统商超也不进。“当时没有全国性的第二品牌,这对虎邦来说就是机会,避开头部品牌的强势渠道,找新路径就能活下来。”陈洪群判断道。

避开了巨头的强势渠道以及成本较高的商超渠道,破局的口子,该从哪里撕开?

转机出现在济南的一家小外卖店,2015年,外卖平台补贴正盛,有名90后员工发现,点外卖时加份辣酱凑单满减很划算,便提议把虎邦辣酱的试样品放到常去的外卖店试试。

“(这瓶辣酱)卖了再给我钱,卖不了就当送您。”早期地推过程中,虎邦辣酱的销售人员这么说。许多餐饮店老板抱着反正不花钱的心态答应了,没成想当天就卖了好几单。这个偶然的发现,让虎邦团队嗅到了机会:“外卖店不用交条码费,不用上促销员,只要帮商家上架,就能有销量。”

几个创始人带头扎进一线铺货,背着装满辣酱样品的书包,在北京的街头巷尾穿梭,一天能跑几十家夫妻店。遇到对平台操作不熟的商家,他们就手把手帮忙上架商品,从传图、定价到设置库存。

帮商家运营、挂链接的模式很快跑通,凭借外卖这个差异化的渠道,虎邦辣酱站稳脚跟,第二年销售额便跑出了几千万规模。

“2019年是个分水岭,外卖平台补贴慢慢退潮。”陈洪群回忆,小店外卖凑单的增速开始放缓,他意识到不能只靠小店,要抓连锁客户,把重心转向套餐组合。

当时,虎邦辣酱团队主做一件事:劝说商家将套餐里的小菜、卤蛋换成虎邦辣酱。“用户自主选辣酱,下单率低,但套餐里默认带辣酱,就是100%的转化。”为了让商家更愿意配合,业务员甚至变成了外卖运营顾问,帮商家规划菜品、对接平台资源。

图片来源:小红书@汤汤汤汤萌萌哒

以曼玲粥店为例,早期曼玲粥店仅有几家,虎邦主动找上门,提出帮着设计套餐的想法,随着曼玲粥店扩张到 2000多家,虎邦辣酱也与品牌形成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慢慢地,“做外卖不做虎邦,就有点落伍”成了圈子里不少人的想法,虎邦在外卖圈的影响力悄然成型。

在渠道创新的同时,虎邦也在产品上找差异。老干妈用豆豉和干辣椒做原料,走醇厚风味路线,虎邦就选鲜椒熬制,每年提前采购山东、河北、新疆的羊角椒,放进冷库储存,生产时解冻熬制,鲜爽口感正好适配快餐场景。

到2018年,为了适配商家控制成本的需求,虎邦相继推出15克、30克小包装,既能提升套餐价值感,又不增加太多成本。

图片来源:小红书@虎邦

靠着外卖渠道积累的用户,品牌又顺理成章地打通了电商闭环,吃惯了外卖里虎邦辣酱的用户,会主动去天猫、淘宝搜索,旗舰店销量自然涨起来,进一步放大了品牌声量。

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虎邦也走过弯路。2020年,有团队成员提议“聚焦牛肉辣酱,下架素辣酱,靠大单品打天下”,与老干妈的定位区分开来。这样的战略在线下试行了几个月后,却根本满足不了用户需求。

“辣酱品类还没到大单品打天下的阶段,聚焦肉辣酱等于绑住自己手脚,只做一个口味满足不了产品复购。”陈洪群表示。复盘总结后,虎邦选择保留了牛肉酱、魔鬼辣、鸡蛋酱等多个品类,去适配更多场景。

可以看出,虎邦辣酱弯道超车的背后,藏着一套“不跟着巨头走”的生存法则。天下网商从虎邦的突围路径里提炼出一套方法论:

  • 第一,避开巨头锋芒,在新渠道找机会,转头抓外卖红利,用渠道差异化打开生存空间;

  • 第二,从卖产品到做服务,业务员变身运营顾问,通过帮商家创造价值绑定合作,形成稳定渠道网络;

  • 第三,外卖起量后补电商、拓商超、做B端定制,用多渠道、多产品抗风险;

  • 第四,守住利润底线,不盲目打价格战,靠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力,实现长期盈利。

如今的虎邦,已摆脱“靠外卖存活”的标签,电商和商超零售渠道正成为重要增长极。与此同时,在盒马、胖东来等特殊渠道,其产品自然动销表现较好,未来或将借力闪购的资源加持,迎来新的发展。

伴随消费者食辣趋势加深,辣酱从家庭餐桌的佐餐刚需,变成餐饮堂食、外卖订单的标配,能快速唤醒味蕾的调味品,撑起一个400亿规模的市场,这个曾经一超多寡的赛道上,区域性品牌、新品牌与跨界玩家正加速涌入。

天下网商观察发现,当前辣酱赛道主要有四类玩家:地方特色品牌如老干妈、川娃子,凭地域饮食基因扎根市场,其中老干妈以10%左右的份额稳居第一梯队;海天、李锦记等调味品巨头,凭借渠道与研发,将辣酱纳入产品线延伸版图;以虎邦为代表的新兴品牌,以差异化打法快速突围;中粮糖业、涪陵榨菜、海底捞等跨界玩家则通过合作或自研,布局新的增长曲线。

C端市场本就需求多元,加上年来“酱菜融合”的消费趋势,榨菜、橄榄菜等下饭菜持续分流需求,进一步分散了市场注意力。这种天然的分散性,决定了辣酱行业很难出现彻底改写格局的颠覆者,玩家们大多“偏安一隅”,格局稳定。

在陈洪群看来,“辣酱行业是一门慢生意”,做品牌如同种树,需要耐心等待其扎根生长。他表示,虎邦的目标不是单纯超越老干妈,而是在佐餐场景里建立用户心智,让消费者想到辣酱,第一时间就想起虎邦。在既分散又相对静态的辣酱市场里,这个听似朴素的目标,显得颇有野心和挑战。

以下为天下网商与虎邦辣酱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洪群的对话,经编辑整理:

1

不做老干妈“第二”

天下网商:虎邦辣酱在2015年成立时,创始团队的组成是怎样的,大家的分工先后有何不同?

陈洪群:我们成立时有四位联合创始人,最开始我们四个联合创始人一起做事,后来逐渐按渠道分工,比如有人负责线下餐饮、有人负责电商,公司规模扩大后,做了更明确的权责区分。今年我们在决策上有了一些调整,陆总担任董事长,我任总裁。

天下网商:当时辣酱行业的格局已经很固化了,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陈洪群:其实这个行业竞争一点也不激烈,得看跟哪个品类比。跟牛奶、饮料、零食这些品类比,辣酱的竞争程度差远了,能从牛奶、饮料赛道杀出来的品牌,才是真的厉害。我们当时手里的钱和资源,不足以支持我们进入竞争极为激烈的赛道,所以我们才做了辣酱。

天下网商:十年前的辣酱市场,是不是除了老干妈,其他都是小的地域性品牌?

陈洪群:你说到点子上了,当时基本是老干妈一家独大,剩下的要么是这种模仿老干妈的品牌,要么是年销售额只有40万左右的区域性小品牌,根本没有全国性的“第二品牌”,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机会,避开老干妈的强势渠道,找新路径就能活下来。

2

瞄准外卖,弯道崛起

天下网商:2015年就在饿了么渠道卖,这个渠道是怎么摸索出来的?

陈洪群:是不断试渠道试出来的,核心是当时我们定了“两个不做”:竞品(比如老干妈)做的渠道不做,我们擅长的传统商超渠道也不做。因为传统商超要交条码费、上促销员、做堆头,辣酱客单价才十几块,根本卖不回成本;而且老干妈在商超渠道定价很狠,7块9、8块9的价格,比它低我们不赚钱,比它高卖不出去,只能躲着它。后来在济南,有个90后员工发现当时外卖平台正在开展补贴大战,消费者有凑单满减的需求,就建议把辣酱铺到外卖店试试。

天下网商:早期上线后效果怎么样?你们如何找第一批合作商铺?

陈洪群:我们先找了一批店,帮餐饮店在饿了么上架小包装的辣椒酱,比如说我在北京铺货,一天可以铺20家店,而且这20家店当天就直接有销售额,我们才发现这是个机会。

而且这个动作也不复杂,当时外卖大战正酣,百度、饿了么这些平台已经帮商家注册好店铺了,商家已经在平台体系里了。我们提前准备好辣酱的照片,只要在后台简单操作一下,类似电商上架的逻辑,相当于帮商家运营“辣酱”这一个品类。

天下网商:最初合作的是什么类型的店?怎么说服他们愿意上架虎邦辣酱?

陈洪群:十年前连锁餐饮店少,大部分是夫妻开的小店,他们只会卖自己的主打菜品(比如盖饭、黄焖鸡),没想过加辣酱这种周边产品,我们上门谈“免费送三个口味试卖,卖了再进货,卖不了就送你”,大部分老板都愿意试。

图片来源:小红书@虎邦

天下网商:你们是传统商超渠道出身,但外卖是非常分散的渠道,为什么一开始把外卖作为最核心的渠道?

陈洪群:上促销员成本太高,20个店就要20个促销员,一个月工资6000,却只能卖1万块,根本划不来。而外卖店不用花一分钱,只要帮商家把产品上架,一天就能卖好几单,要是铺1000家、1万家店,体量就很可观了。当时公司开会确定这是核心机会,不管有人质疑“外卖是伪需求”,还是觉得昙花一现,我们都得抓住,毕竟要活着,就全力铺北京、上海、青岛、济南,许多店当天就有销售额,信心一下子就起来了。

天下网商:所以是靠“帮商家上架+免费试用”跑通了快速成长的模式?

陈洪群:对,第一批是帮商家上架产品,让他们先试着卖;后续就是靠地推不断复制。我们团队有青岛啤酒地推经验,知道怎么跟餐饮店老板沟通,哪怕被拒绝也不怕。当时给商家供货价不到一块钱,商家的利润空间大,老板们愿意进货;有时候刚铺完这家店,去下一家的路上,这家老板就喊着要一箱货,因为卖空了,这种模式很快就跑通了。

3

“陪跑式合作”,

帮外卖商家做运营

天下网商:让商家试卖只是第一步,核心得让消费者买账。你们觉得辣酱能卖出去,关键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研究过外卖平台的优惠机制?

陈洪群:最核心的还是产品属性,辣酱天然适配快餐、简餐场景,吃盖饭、黄焖鸡这些简餐时,配辣酱能提升口感,这是用户的真实需求。当然,早期外卖平台有补贴也帮了忙,那时候点外卖几乎不花钱,用户凑单满减时,我们80克定价四五块的辣酱,是很好的凑单品,只要凑够金额就能减,价格敏感度低,销量自然起来了。

天下网商:场景适配性帮了忙,那当时老干妈和其他辣酱品牌,没有发现这个外卖机会吗?

陈洪群:我认为这是基因问题,例如老干妈,靠传统流通模式就能卖得很好,货生产出来给全国几个大代理商,经销商自己来工厂拿货,一年签销量目标,根本不愁卖,没必要花精力开发外卖新渠道。其他小品牌要么没这个意识,要么没能力铺外卖渠道,所以没抓住这个机会。

天下网商:你们早期卖的80克包装不算小,消费者买十几块的快餐,还愿意额外买一瓶辣酱,这是有补贴。2016年外卖红利最好的时候,虎邦做到了多大体量?

陈洪群:大几千万的规模。

天下网商: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概什么时候没了?补贴取消以后怎么办?

陈洪群:2017—2019这三年,外卖渠道整体还不错,当时我们合作的外卖店有两万多家,2018年左右补贴基本就没了。

补贴没了,单纯挂卖就不行了,我们就调整策略,跟商家合作做套餐,把套餐里的小菜、卤蛋换成我们的辣酱。原来用户自主选辣酱,转化率不到10%,现在十个套餐里放辣酱,转化率就是100%,基本靠套餐绑定解决了销量问题。

天下网商:推套餐也需要商家配合,你们是怎么协调商家合作的?

陈洪群:其实前期铺外卖渠道时已经跟商家积累了信任关系,后期推套餐时,我们业务员的角色就从上架员变成了外卖运营顾问,比如帮他们规划菜品、链接平台资源、教他们怎么优化套餐组合、怎么用平台工具涨单,这个时候顺势建议“把小菜换成辣酱试试”,商家愿意配合。

天下网商:听起来你们不只是卖辣酱,还帮商家做运营,算是服务型合作。

陈洪群:后来我们还开了26场外卖沙龙,把深圳、上海做得好的外卖品牌请到山东,给本地商家做培训,还请饿了么、美团的平台负责人来分享,免费帮商家提升运营能力,虎邦在外卖圈的影响力也起来了,对接资源也更顺了。

天下网商:你们第一波靠渠道差异化避开了老干妈,当时产品本身有差异化吗?除了包装克重不同,还有其他区别吗?

陈洪群:有本质差异,核心是工艺和原料不同。我们用的是鲜椒熬制工艺,鲜椒熬制的辣酱更鲜爽,干辣椒做的偏醇厚,风味区别很明显。而且我们用的鲜椒是每年一季的当季辣椒,这也是和其它品牌的核心区别。

4

渠道深耕,渗透进连锁品牌

天下网商:外卖满减的红利阶段,你们同步布局电商渠道了吗?

陈洪群:其实最鼎盛的红利期是百团大战那阵,虽然累得天天盯着数据突破,但增长确实快。后来价格战停了,我们就开始开发经销商,跟卖大窑、北冰洋的经销商合作,靠送货车队铺货扩大覆盖。

我们一直有天猫店铺,2017年改名虎邦后,外卖用户觉得产品不错,会主动去天猫、淘宝搜“虎邦”,自然流入旗舰店,形成外卖触达+电商闭环的模式。后来我们也试水了直播渠道,比如李佳琦带货时,单场能卖三四百万。

天下网商:2019年外卖渠道增速放缓,你们是怎么维持增长的?

陈洪群:我们转向了连锁客户合作,比如曼玲粥店,从它只有十家店的时候就开始合作,陪着它一路发展到2000家店,我们的辣酱也跟着它的门店扩张同步上量,靠大客户的增长撑起了整体规模。

天下网商:老娘舅也会配一包虎邦辣酱,你们的合作是不是很早就开始了?

陈洪群:老娘舅是我们多年的战略客户,合作特别深,它的餐盒里专门设计了放辣酱的小槽,就是为了适配我们的产品。中间老娘舅试过用其他产品替换,但用户评论不好,最后还是换回了我们的辣酱。

5

从单一爆品到产品矩阵,

包装越做越“小”

天下网商:目前外卖渠道的15克、30克包装,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陈洪群:2018年前后,我们推出了15克、30克的小包装。当时主要考虑两点:一是之前的50克包装对商家来说成本偏高,而且外卖平台扣点在涨,商家算成本时压力大;二是小包装价格更低,商家更容易当成赠品采购,适配套餐组合场景。

天下网商:小包装是算在套餐成本里的,但用户会觉得是免费送的,是这样吗?

陈洪群:对,用户不用额外选择,不管吃不吃辣,套餐里都包含小包装辣酱,相当于默认赠品,商家也愿意用这种方式提升套餐价值感。

天下网商:目前外卖渠道占虎邦总营收的多少?

陈洪群:一半左右。如果总营收六个亿,外卖渠道能贡献三个亿,这三个亿里,一部分是C 端外卖小店的销量,另一部分是B端餐饮定制,比如给品牌做炒饭酱、火锅料台酱,这种就不卖C端标品了,是纯定制款。

天下网商:B端定制占比大概多少?哪种形式利润比较高?

陈洪群:比小店外卖占比高,虽然B端规模大,但利润相对低一些;不过C端外卖的运营费用也高,综合算下来,B端和C端的收益差不多。

虎邦工厂

天下网商:你们是把外卖算线上还是线下渠道?

陈洪群:我们算线下,线上主要指纯电商(天猫、京东等)和O2O;现在内部更倾向按零售、餐饮划分,其中餐饮渠道就包含外卖、大客户、小店、后厨定制。同品类很多品牌只做后厨B端,我们不一样,前端C端外卖也做得多。

天下网商:行业里To B转To C很难,你们从To C转To B,有难度吗?

陈洪群:也难,核心难在研发。To C做标品,比如牛肉辣酱就一个口味,做好就行。但To B需要定制,可能要十几个口味,比如韩式甜辣、川味麻辣、偏香的酱,需求差异大。例如川调企业一开始就做B端,研发能力强,我们是后来才补上研发短板的。要想长期发展,产品、营销、生产这三块必须结合起来。

6

传统商超渠道迎来转机

天下网商:目前传统商超渠道在你们总营收里占比大吗?

陈洪群:早期商超占比确实小,大概两三千万;但现在商超已经成了重点渠道,增速很快。自从阿里推出闪购后,很多商超主动来找我们,现在做辣酱品类,虎邦基本是必选品,许多商超主动进我们的货。

图片来源:小红书@隔壁小王🌈

天下网商:19.9元一瓶的辣酱,相对来说价格不低,在超市能卖动吗?

陈洪群:一开始卖不动,后来逐步起量了。一方面我们的口味经过市场验证后,回购表现很不错。另一方面,我们产品口味不断创新,不断领跑市场趋势,品牌内容也趋于年轻化,所以销售就跑起来了。

天下网商:目前哪个线上平台的销量最大?

陈洪群:天猫、京东、拼多多差不多各占30%,体量比较均衡。天猫一直比较稳定,接下来天猫要开26个闪电仓,我们觉得能抓住这波红利;京东自营是送仓模式,采销挑品严格,我们有几款产品能排到调味酱品类前十;拼多多主要做定制品,比如韩式酱、小规格酱,避免和主渠道价格冲突;抖音平台主要在尝试差异化产品。

7

辣酱品类还没到

“大单品打天下”的阶段

天下网商:在品牌发展历程中,你们之前想聚焦做肉辣酱,后来为什么又调整了?

陈洪群:有段时间,品牌想靠“只做牛肉辣酱”和老干妈做区分,甚至想下架素辣酱、用第二品牌替代,但我反对。一是辣酱品类还没到大单品打天下的阶段,聚焦肉辣酱等于绑住自己手脚;二是用户需求多元,只做一个口味满足不了复购;三是这两年试下来,为了提升肉占比,我们毛利没了,还耽误了研发其他产品,错过了直播红利。现在这个战略已经放弃了,肉辣酱还是主要产品,但不是唯一核心品。

天下网商:聚焦肉辣酱的那两年,线下渠道都只卖肉辣酱吗?

陈洪群:线下试了,但线上没动,其他口味正常卖。有些线下的商家就会从我们线上渠道拿其他口味的货去卖。后来内部PK后,就彻底放弃聚焦肉辣酱的战略了。

天下网商:现在怎么看虎邦的产品定位?

陈洪群:核心是满足三个需求:一是口味多样性,用户吃2—3次就想换口味,得靠多口味承接;二是餐饮多元化,现在餐饮场景需求多样,需要不同风味适配;三是竞争需求,不能靠单品类扛竞争,我们是餐桌佐餐酱,场景重而且非刚需,更得靠多口味适应市场。

天下网商:目前在国内市场,牛肉酱占你们产品销量的多少?

陈洪群:综合下来能占60%—70%,剩下的是魔鬼辣、鸡蛋酱这些,其实就三四个核心品撑着大部分营收,符合二八法则。

8

400亿的慢生意:

“这个行业很难走向集中”

天下网商:今年是不是行业渠道的大变革期?

陈洪群:最大的变化是线上线下逐渐统一了。比如闪电仓模式让价格更透明,用户能直观看到线上线下价格,渠道壁垒在消失。现在必须提前规划 O2O、闪电仓、胖东来这类新业态,跟不上就会被淘汰;还要规划好货盘和价格体系,不然要么利润被压缩,要么内部渠道互相内耗。

天下网商:你认为现在辣酱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陈洪群:还处于初级阶段,准确说是第二波初级阶段。第一波是老干妈赢了,把它的模仿者比下去了;我们属于第二波玩家,现在行业里新品牌死得快,辣酱不是流量变现的最优选择,很难长期存活。

天下网商:辣酱行业大概400亿市场规模,老干妈10%,未来行业能走向集中吗?

陈洪群:我觉得很难集中。一是B端占比高,而且B端分散在各个餐饮供应链,比如海底捞、巴奴都有自己的供应链,合作绑定深还有排他性,很难整合;二是C端需求多元,辣酱的替代性强,用户不吃辣酱也能吃榨菜、橄榄菜,很难形成单一品牌垄断。最后就是熬时间,谁能坚守食品安全,持续创造品牌活力,谁就是赢家。

天下网商:行业里有餐饮类(比如海底捞)、IP 类(比如李子柒)、调味品巨头(比如海天),还有专做辣酱的(比如老干妈、川娃子),你们怎么看这些玩家?

陈洪群:我们不跟别人的节奏,按自己的基因来。餐饮类、IP 类、调味品巨头和我们没有直接竞争。用户认虎邦的品牌,就会愿意为它买单,同时我们会关注竞品新品,每月分析数据,但不会盲目调整自己的策略。

天下网商:目前出海业务进展怎么样?

陈洪群:我们出海业务还在起步阶段。有个问题是,因为肉类进口限制,我们的核心品牛肉酱进不了北美市场;目前鸡蛋酱这类不含肉的产品卖得还行,我们现在正在推更多不含肉的出口品。

东南(柬埔寨)虎邦货架

天下网商:虎邦会考虑融资、收购或者上市吗?

陈洪群:目前不考虑对外融资,也不考虑收购、上市。现在先踏实做,主要靠零售渠道回暖,抓住线上线下融合的机会,先把基础盘做稳。

天下网商:回过头,虎邦能在辣酱品类活得不错,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陈洪群:一是有稳定贡献利润的渠道,外卖和电商一直是基本盘;二是品牌力逐渐释放,这几年品牌做了不少年轻化的内容,扩大了在Z世代用户群里的曝光;三是有稳定的客户,不管是餐饮小店还是平台方,合作都比较深;最后就是抓住了时机,比如早期外卖红利、后来的电商闭环机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外... 前言 韩国新罗的高端酒店开到了盐城,香格里拉在西湖边搞起“私人府邸”,希尔顿专为年轻人推出新品牌…...
原创 酒... 中国酒业的三重变奏与时代突围。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初秋的武汉,酒香四溢。10月17...
白酒文化与风味探索 文章将深入探讨白酒文化的各个层面,包括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以及丰富的风味特征。首先,白酒起源...
热门的0蔗糖芝士奶酪工厂有哪些...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0蔗糖芝士奶酪产品正成为乳制品市场的耀眼新星。消费者既追求浓郁奶香,又关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