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命线 | 当心衰遇上肾衰,贫血可能是“隐形炸弹”,尤其要查这些指标,健脾补铁是关键!
创始人
2025-10-24 18:42:59

【肾命线】肾脏,生命的守护者,却常被忽视直至警报响起。本专栏为您解读肾病防治理念,拆解饮食运动密码,分享前沿诊疗进展,让我们从"肾"边小事开始,守护这条至关重要的“肾”命线。

指导专家

本期作者

“医生,最近几个月我总是觉得浑身没劲、爬楼梯气喘,甚至稍微活动一下就开始心慌。是我的心衰加重了吗?”61岁的李阿姨向医生诉苦。

61岁的李阿姨患心衰5年,最近几个月心慌乏力明显,严重影响了生活,阿姨以为心衰加重,内心也非常害怕。根据医生建议,阿姨完善了生化34项、血常规等检查,可检查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血红蛋白只有70g/L(正常女性应≥120g/L),属于贫血,血肌酐升高至150umol/L!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明显偏低,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心衰与贫血:特别遇上肾衰时,不容忽视的关联

心衰是所有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当心脏的泵血功能无法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代谢所需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贫血则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

很多人不知道,心衰患者容易发生贫血,这两者之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加重的恶性循环。多数患者只关注心脏问题,但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肾脏容易出现缺血,加上长期因心衰使用利尿药物,更进一步加重肾脏缺血,更容易导致肾功能下降。当出现心肾共病时,心衰时,由于严格饮食控制,摄入减少,容易导致缺铁,造血原料减少;肾衰时,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促进血液生成的激素减少了。因此,心衰与肾衰两者叠加,更容易出现贫血。

广东省中医院苏国彬博士团队最新发表在BMC Medicine研究发现:在心衰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相当高。心衰发生后,近30%的心衰患者将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超过10%甚至会发展为严重贫血。在合并肾衰的患者中,贫血的比例更高。贫血一旦发生,住院风险增加近5倍,死亡风险翻倍,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

当身体出现什么信号,需要怀疑存在贫血?

1.乏力、疲劳感明显加重,即使在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2.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即感心慌、气短。

3.面色、口唇、甲床苍白。

4.头晕、耳鸣。

5.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可能加重。

如何知晓自己是否出现贫血?

需要进行血液相关检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低于 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低于 120 g/L,可诊断为贫血。

划重点:

当怀疑存在贫血时,需要做什么检查来确定呢?

当医生发现心衰患者出现贫血时,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检查:

1.必须要做的核心检查:

铁蛋白:判断身体内部储存的铁是否充足。

转铁蛋白饱和度:评估可用于造血的铁是否足够。

2.需要完善的排查检查:

粪便潜血试验:简单无痛,排查消化道出血。

胃肠镜检查:用于排除胃肠道肿瘤或溃疡等潜在严重疾病。

泌尿系检查:包括尿常规,泌尿系超声,若发现无法解释的尿血,甚至需要完善膀胱镜检查。

如果发生贫血,应该如何应对呢?

1.积极就诊,告知医生病情

就诊前,记录近期的乏力程度、气喘情况、心悸发作频率,列出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中药和保健品)。就诊时,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有些药物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种类。遵医嘱,首选药物补铁,口服补铁或静脉补铁。

2.实用饮食技巧辅助饮食调理

1) 铁锅炒菜:使用铁质炊具可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

2) 避免干扰:饭后1小时内不饮茶和咖啡,以免影响铁吸收。

3) 少食多餐:心衰合并肾衰患者。容易饱胀,可分成5-6餐,保证营养摄入。

3.定期复查:掌握自己的健康数据

4.日常生活管理清单

✅ 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但避免劳累

✅ 保证充足睡眠,午间可小憩30分钟

✅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和鞋子

5.避免做:

❌ 突然停止或改变药物剂量

❌ 大量饮水(遵医嘱控制液体摄入)

❌ 高盐食物(每日食盐<5克)

❌ 吸烟饮酒

❌ 暴饮暴食

中医视角

心衰贫血与肾衰贫血虽病位不同,但共属“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的核心病机,两类疾病共存的铁吸收障碍与铁利用不足(脾失运化),恰与中医脾虚的理论相契合。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心脾肾的协同工作: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气与血;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心气推动将脾所化生的气血输布全身以濡养脏腑;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不仅能化血,肾阳更是温煦脾土、助其运化的根本动力,同时肾水上济心阴可制约心火,实现“水火既济”。三者协同,使得气血得以化生、运行与封藏,共同维持着人体精、气、血的代谢平衡,一脏失调,终将累及三者,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治疗上当以 “益心气、健脾运、补肾精、温肾阳” 为根本大法,三脏同调,打破恶性循环。

1.中药调理

根据您的中医辨证,选用黄芪、当归、党参、熟地等中药材,由中医师制定个性化方剂,达到健脾益气、补血生血的效果。

2.穴位保健

足三里(膝盖下四指):每日按摩5分钟,健脾益气。

血海(膝盖内侧):轻轻按揉,促进血液生成。

温馨提示

心衰合并贫血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通过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显著改善症状。管理心肾共病合并贫血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经过补铁治疗后,李阿姨的气促和疲乏症状减轻。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像案例中的李阿姨一样,作为心衰患者常感到异常乏力、心慌气短,请务必警惕这可能是贫血的信号,请您及时前往心内科或专科门诊,主动进行血常规和铁代谢检查,并接受规范治疗(如补铁);同时可结合中医"健脾益气、补血生血"的调理方法,从根本上改善气血生成。及时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打破心衰与贫血恶性循环、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是第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8年被遴选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慢性肾脏病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中医(肾病)诊疗中心。2023年“艾力彼”全国中医医院肾脏内科第2名,2023年全国中医医院肾病学科学术影响力第2名。科室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导师2名,广东省名中医3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3名。

专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膜性肾病、急、慢性肾衰,糖尿病性肾病,ANCA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坚持中西医并重解决复杂、疑难的本专科疾病及危重患者救治,如血管炎肾损害、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IgG4相关肾病等。专科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新技术、新疗法、院内制剂研发等,目前科室运用和开发了近20种特色疗法及10余种院内制剂,如三芪口服液、尿血合剂、尿毒康颗粒、结肠洗液1、2号等。2024年专科研发的“三芪口服液”获广东省第二批“岭南名方”称号及国家1.1类中药创新药临床试验批准。2009年率先在国内建立首个中医特色的慢病管理门诊。

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

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是一支致力于汇聚国内外中西医数据资源,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中医药数智化发展的服务与创新并重科研团队。团队于2014年成立,现有成员5人,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多元,涵盖医学、统计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围绕临床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重点聚焦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临床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舌面脉等多模态客观化信息采集、分析、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构建、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复杂系统因果涌现等技术在中西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擅长整合院内外数据资源及多个公开数据库,建立可供临床信息挖掘使用的数据平台,协助各临床科室、科研团队开展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面向卫生专业人员、医学生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学、大数据应用技能咨询、技术支持与培训等。团队成员在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Information Fus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Information Science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参编著作6部。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等20余项,参与国家“十五”至“十三五”、“863”、“973”等科技支撑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以及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研究等多项课题。曾参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初审 | 庄映格

审核 |

审定 | 陈佳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广... 清远卧在广东中北部的北江边,是公认的 “广州后花园”—— 北江的绿水绕着青山,连州地下河的奇、黄腾峡...
原创 海... 2024年夏天,加拿大安大略省的Wasaga沙滩迎来了游客高峰,这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淡水沙滩,阳光、湖...
刚刚通报! 江苏启东17名游客... 10月25日,据江苏南通启东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江苏省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发布情况通报: 10月18...
方寸之间把“凉都记忆”带回家 在六盘水万达广场的核心区域,一家90平方米的店铺正悄然改变着游客带走“凉都记忆”的方式。这里不仅是特...
成都锦里古街一古树突然倾倒,当... 据上游新闻,10月25日下午,多名网友发布视频称,成都锦里古街一棵树木突然横向倾倒,导致有游客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