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有一种美食,它并非以强烈的麻辣示人,却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吃法,成为了当地人的心头好,这便是跷脚牛肉。品尝跷脚牛肉,是一场从滚烫底汤到自制蘸碟的、充满参与感的完整味觉仪式。
跷脚牛肉的由来,相传与过去底层劳动人民有关,人们将市集上被丢弃的牛杂收拾干净,加入多种中草药同煮,因其价廉物美,食客们常常坐在长条凳上,跷着脚大快朵颐,故得此名。如今,它已从街头小吃登堂入室,但其精髓未变。这精髓,首在于那一锅看似清亮、实则内涵丰富的汤底。汤底由牛骨、牛杂,以及胡椒、芹菜、香菜和数十种中药材(如沙参、当归、白芷等)长时间熬制而成。这些药材的加入,并非为了药效,而是为了去腥增香,形成一种复合的、醇厚而温和的香气,不带药味,只留奇香。
当服务员端上一口小锅或一个大碗,里面是滚沸的、呈茶色的清汤,以及早已炖煮得恰到好处的牛杂(通常包括毛肚、牛肠、牛心、牛舌、牛肝等)和几片白嫩的牛肉时,仪式便开始了。首先,不要急着蘸料,应先舀一小碗清汤,撒上些许香菜,细细品味。这口汤,鲜美醇和,带着芹菜和香菜的清香,以及隐隐的药料香气,暖胃又暖心,瞬间便能打开你的味蕾。
接下来,是品尝锅中的牛杂和牛肉。它们经过汤底的浸润,已经变得软嫩入味,尤其是牛肚脆爽,牛肠肥糯,各有千秋。而这场体验的高潮,在于那个属于你自己的“自制蘸碟”。每张桌子上,都会摆放着辣椒面、花椒粉、盐、味精和新鲜的香菜末、小米辣。你需要根据个人口味,将这些调料在碟中混合。乐山本地的吃法,倾向于干碟,用大量的辣椒面和花椒粉,带来最直接、最火爆的麻辣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