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吃外卖和不吃外卖都沉默了:这届人吃饭,咋就这么难?
创始人
2025-10-24 14:43:39

现在上班到了吃饭时间,第一反应是点开外卖软件 —— 手指划了十分钟,从麻辣烫看到黄焖鸡,又默默关掉了。不是挑嘴,是前几天刚刷到有人说 “八成外卖是预制菜加热”,想起上次点的 “现炒牛肉饭”,肉嚼着像塑料,汤喝完渴了一下午;可转头想回家做饭,又想起冰箱空了,买菜、洗菜、炒菜、洗碗一套下来,没俩小时完不了,明天还得早起上班。站在路边那几分钟,突然懂了 “吃外卖和不吃外卖都沉默了” 这话 —— 不是不想选,是怎么选都有委屈。

吃外卖和不吃外卖都沉默了

吃外卖的沉默,藏在那些 “看不见的坑” 里。最让人膈应的是 “伪现炒”,你以为商家在后厨颠勺,其实可能就一个微波炉。我同事小周上周点了份 “农家小炒肉”,吃着味道不对,翻评论才发现有人晒后厨照片:货架上堆满料理包,连灶台都没有。还有更离谱的,他朋友点的麻辣烫,汤底浓白得发亮,喝一口满是香精味,后来才知道是加了 “三花蛋奶”,根本不是熬的骨汤。卫生更没谱,之前有记者卧底外卖店,看到厨师徒手抓菜,昨天剩的米饭换个盒子,就当 “新鲜现做”;塑料餐盒更不用说,装热汤的时候,总担心会析出啥有害物质,吃的时候总有点提心吊胆。

就算抛开卫生,价格也让人沉默。满减看着诱人,“满 30 减 15”“满 50 减 20”,可凑单下来,加上包装费、配送费,比去店里吃还贵。我上次点份盖饭,单点 22,凑满减加了个卤蛋,最后花了 25,比直接去店里吃还多花 3 块。更气的是,有些店对堂食和外卖两套标准 —— 堂食给新鲜菜,外卖用冻了好久的肉,有次我去常点的面馆吃饭,发现店里的肉丝比外卖里的嫩多了,老板小声说 “外卖要控制成本,没办法”。

可不吃外卖,日子也没轻松到哪去。最磨人的是 “时间”,我闺蜜每天 6 点下班,赶去超市买菜要半小时,回家洗菜、切菜、炒菜,最快也要 8 点才能吃饭,吃完洗碗、收拾厨房,忙完快 9 点,连追剧的力气都没有。有次她加班到 9 点,到家连超市都关门了,只能煮泡面,边吃边委屈:“我也想自己做健康的,可实在没精力啊。” 成本也不低,现在净菜比普通菜贵 50%,一份切好的青菜要 5 块,自己买整颗才 2 块,可她没时间择菜,只能咬牙买净菜。更无奈的是,家附近的小餐馆越来越少,以前常去的家常菜馆,因为外卖平台抽成太高,上个月倒闭了,想偶尔出去吃顿现成的,都没地方去。

有时候看着冰箱里的鸡胸肉、西兰花,她也会沉默 —— 吃了半个月,早就腻了,可没时间研究新菜式,只能重复做 “水煮鸡胸 + 清炒时蔬”,偶尔刷到别人点的炸鸡外卖,也会偷偷咽口水。她说:“不是不想健康,是健康的代价太大了,又费时间又费钱。”

其实不管是吃外卖还是自己做,沉默的背后,都是当代人 “时间不够、精力有限、钱包要省” 的无奈。不是我们不重视健康,是生活节奏太快,总在 “方便” 和 “健康” 之间拧巴。但也不是没辙,慢慢摸索也能找到平衡点:比如周末有空的时候,多做几道菜冻在冰箱里,工作日加热就能吃,比外卖健康,也省时间;点外卖的时候,优先选能堂食的店,看看商家的食品安全档案,别光被满减勾着走;偶尔累了,吃顿 “不那么健康” 的外卖也没关系,不用太愧疚 —— 吃饭本该是件开心的事,不用把自己逼得太紧。

那天我最后还是点了份馄饨,选了家楼下有实体店的,备注 “多放香菜”。吃的时候虽然还是会想 “是不是预制的”,但至少热乎,吃完不用洗碗。或许这就是成年人的吃饭哲学:不追求完美,只求在忙碌里,能有一口热乎饭,不用太纠结,也不用太委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爱心早餐传温情 信阳市卫生健康... 10月24日,信阳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志愿者走进平桥区爱心粥屋,开展“送温情、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以实...
原创 舌... 苏州自古就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美名 —— 既有小桥流水的柔美景致,更藏着满街 “勾人胃” ...
上海机场苏州服务中心今起正式投... 交汇点讯 10月25日,上海机场苏州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热情迎接每一位抵达上海、心向苏州的全球旅客...
重庆别“哭”啦,肖战只是去拍戏... 嘿,重庆的粉丝们先别急着“哭鼻子”啦!最近网上那关于肖战行踪的乌龙,可真是把大家急得团团转。一会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