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赶时间煮鸡蛋,大概是很多人的日常吧?我前阵子就总搞砸,要么水刚烧开把鸡蛋扔进去,“砰”一声就爆壳了,蛋白流出来煮成一堆絮状物,锅底下还得费劲刷;要么煮太久,蛋白硬得像嚼橡皮,蛋黄中心发绿,吃着一点香味都没有,感觉好好的鸡蛋全浪费了。
说实话,我以前一直觉得煮鸡蛋还有啥讲究?冷水下锅慢慢煮呗,水开了再煮几分钟不就熟了。直到有次跟小区里卖早餐的阿姨聊天,她看我拎着爆壳的鸡蛋叹气,才跟我说“你这方法不对,得用热水下锅”。
我一开始还挺不服气,冷水煮不是能让鸡蛋受热均匀吗?结果阿姨当场给我演示了一次。她先把水烧开,然后从盆里捞了几个提前泡过冷水的鸡蛋放进去,转成中小火慢慢煮。我问她为啥还要提前泡鸡蛋,她说“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鸡蛋太凉,直接扔热水里温差太大,不爆壳才怪,泡个五六分钟回回温就好”。
你别说,那次煮出来的鸡蛋真不一样。剥壳的时候特顺利,指甲轻轻一抠就掉,不像以前那样总带着一层蛋白。咬开一口,蛋白是那种嫩嫩的Q弹感,蛋黄沙沙的,颜色金黄,一点都没发绿。阿姨说这样不仅好吃,蛋黄里的营养也保留得更好。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妈煮鸡蛋,每次都能剥得干干净净,蛋黄也总是刚刚好。那时候没问过方法,现在才反应过来,她好像也总把鸡蛋提前从冰箱拿出来放一会儿,水烧开了才下锅。那时候觉得是妈妈手巧,现在才知道是有门道的。
哦对了,煮的时间也有讲究。阿姨说想吃溏心蛋,水开后煮六分钟就够了;要是喜欢全熟的,就煮八分钟,煮好后立马捞到冷水里泡两分钟,剥壳更方便。我后来试了好几次,六分钟的溏心蛋刚好,蛋黄外面凝固了,中间带着点流动的质感,配酱油吃绝了。
有次我忘了提前泡鸡蛋,直接把冰箱里的鸡蛋扔热水里,果然又爆了一个。溅出来的热水还烫了我一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从那以后我就记牢了,不管多赶时间,都先把鸡蛋拿出来回温,或者泡几分钟冷水。
之前听人说蛋黄发绿是坏了,吓得我扔了好几个。后来查了才知道,那是蛋黄里的成分遇热发生了化学反应,不是坏的,就是口感不好,营养也会打折扣。所以说煮鸡蛋真不是水开了扔进去就行,稍微注意点细节,味道和营养都不一样。
现在我每天早上都这么煮鸡蛋,再也没出过岔子。有时候还会煮几个带到公司当加餐,同事见了还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秘诀,说我煮的鸡蛋比便利店的好吃多了。
你们平时煮鸡蛋有没有过爆壳的尴尬?或者有啥独门技巧?比如有人说加一勺盐能防裂,我还没试过。评论区跟我说说,我下次也试试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