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2025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三),我们将迎来霜降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点,标志着秋向冬的正式过渡。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释:“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天地间阳气渐收渐藏,阴气渐升渐浓,白昼趋短,夜晚见长,气候也呈现出“寒”与“燥”交织的鲜明特征——“秋燥”余威未散,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寒邪易趁虚侵袭人体。
中医认为,霜降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秋收冬藏”的自然之势,做好“防寒以护阳、润燥以养阴、顺时以养收”的功课。此时人体若能同步调整身心状态,既能抵御当下寒燥带来的不适,更能为冬季“藏精蓄能”打下坚实基础。这份指南将从气候特点出发,结合中医养生智慧,为你拆解霜降养护的关键要点。
,时长
07:17
霜降起居·早睡早起
传/统/二/十/四/节/气
霜降
霜降过后,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
此时需保养阳气,人们的起居时间应顺应时令早睡早起。早睡可使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保证睡眠充足,还可以缓解秋乏。大家要继续坚持睡“子午觉”,每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霜降着装·护好三处
传/统/二/十/四/节/气
霜降
霜降节气,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尤其是对于老人、小孩、孕妇以及体质虚弱之人,要着重护好头、脚和肚脐三处。
01
肚脐
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泌尿系统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02
头部
头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这个地方如果受寒,体内阳气会大量散失,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四肢不温的人以及易感风寒的人来说,尤其危险。
03
脚
人体脚部分布着6条重要经脉,一旦受寒,会引发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霜降饮食·忌辛辣宜平补
传/统/二/十/四/节/气
霜降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对应肺。
中医认为,秋季宜收不宜散,一些辛辣的食品,如姜、葱、蒜、辣椒等应少吃;辛辣火锅、烧烤等,最好不吃。 此时,由于天气渐冷,寒冷的刺激易扰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此时,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霜降是秋补的好时节,平日可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品,如山药、薏米、红枣、四季豆、芡实等进行平补,烹饪时以汤、粥类最为适宜。
在水果的选择上,柿子、秋梨、苹果、橄榄、栗子、甘蔗、香蕉、柑橘、葡萄等都比较适宜。 此外,大家还可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如山楂、五味子等酸味食物,以收敛阳气。
,时长
02:34
霜降运动·不宜太早
传/统/二/十/四/节/气
霜降
霜降时节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此时接近大自然、吸收天地之精华,可增强体质,增强御寒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体能准备。大家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受益。太极拳等传统保健项目,动作舒缓,柔中有刚,更适合中老年朋友。
此时,切不可进行一些使人大汗的运动。因为,中医认为秋季主收敛,出汗太多容易伤阳,一旦阳气耗损,就会引发疾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秋练时要尽量躲避早雾,减少诱发呼吸道疾病的机会。外出锻炼最好选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阳光充足的时间段。
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低温导致肌腱韧带拉伤;
2.运动时间优选上午9点至下午4点,此时阳光充足,气温适宜;
3.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忌吹风受凉,补充温水而非冰水。
霜降情志·忌悲秋宜忘忧
传/统/二/十/四/节/气
霜降
保持良好的情绪心态是霜降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七情之悲忧,霜降之时天气渐冷,阳光减少,风起叶落甚至凄风冷雨,容易引起人们心中的凄凉之感,尤其老年人易产生孤独凄凉感,从而终日闷闷不乐、情绪忧郁,不利于身心健康。
宋代养生学家陈直曾说:“秋时凄风残雨,老人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悦其心神,则忘其忧思”,意思是要因势利导,积极宣泄,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以下视频来源于
养生中国
,时长
02:38
防秋燥秋郁秋寒·忌暴食护脾胃
传/统/二/十/四/节/气
1
防 秋 燥
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的“秋燥”更是明显,容易出现眼睛干痒不适、皮肤干燥起皮、唇干、咽干、流鼻血等现象。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如果此时不注意防秋燥,就容易出现上述的不适症状。所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汁多的食物,如梨、甘蔗、柑橘、胡萝卜、冬瓜、莲藕等。
2
防 秋 郁
霜降过后,肃杀之气渐盛,很容易出现消沉的情绪和凄凉之感,就是人们常说的“悲秋”。因此,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应注意精神调养,不要随意打破已有的生活规律,遇事不要过分急躁,保持心境平和。还可以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豆类等。
3
防 秋 寒
霜降节气,气温骤降,已不再适合“秋冻”,应注意保暖避寒。穿衣方面,尽量不要赤膊露体,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早上起床后应适当添件薄衣,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对于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应按时增减衣物,以免湿、寒入侵。
4
忌 暴 食
寒冷天气容易扰乱脾胃正常运作,影响人体消化与吸收。故此时少食多餐,有助预防和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脾胃不好的人群尤其注意,每天要按时吃饭、用餐时细嚼慢咽;多选择蒸、煮、焖等易嚼易消化的烹调方法,少吃油炸、爆炒的食物。
穴位养生·忌盲目乱按
传/统/二/十/四/节/气
1.灸足三里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驱邪防病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要穴。先点燃两根艾条,在两侧足三里灸,如此持续3~5分钟,每天灸1次。
2. 灸膻中
一般是疏通经气、温肺。操作时,选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后面的大椎作为施灸的部位。用艾条先灸膻中,后灸大椎,方法同上。
3. 灸涌泉
一般灸脚底涌泉穴。晚上热水洗完脚后,擦干,点燃艾条,悬在两脚心前⅓处涌泉穴,每只脚灸3~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