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春秋砥砺行,浦江潮涌见初心。上海海外联谊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以“我和上海的故事”为主题,向海内外海联会成员发出诚挚邀约,共同书写一部属于奋斗者、建设者与追梦人的集体记忆。这些故事里,有服务上海改革发展时挥洒的汗水,有中外文化交流中架起的桥梁,更有海内外同胞携手同心、共绘发展蓝图的赤诚。它们不仅是个人与城市交织的成长轨迹,更是海联会职责使命的生动注脚。
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上海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卢丽安的讲述——与上海海外联谊会“同舟破浪、团结齐心”。
因为有上海海外联谊会的关心与平台,我和上海的故事有了更丰富的情节与不平凡的内涵。就像改革开放把上海从丑小鸭蜕变成优雅的天鹅,海联会让我这个原本只能在象牙塔里观天的“小白”,瞬间有了量子通道,能深度自在地考察市井、足踏地气、认识并融入到摩登魔幻的大上海。
上海海外联谊会成立于1985年12月,以促进上海与港澳台及海外交流合作为宗旨,是上海与海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重要纽带,说是“海外人士之家”当之无愧!
海联会的成立后拉近了沪上台湾同胞与岛内亲人的距离。一波波乡亲登陆寻觅商机,为上海的工商业态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经验。二十世纪九零年代是台资来沪的黄金时代,投资方向从制造业到地产、食品不等。新千年起,金融服务业、设计与文艺领域成为领军方向,不少台胞企业风生水起。要说台湾同胞对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看到的是家户喻晓的品牌,听到的是街坊传唱的歌曲,而推进这些成果得以被社会认可分享,海联会起到的穿针引线、排忧解难、协调统筹等等作用,功不可没。
我担任海联会副会长之后,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上海发展的脉络、路径与展望,都与海联会密切相关。海联会推动的是国家社会整体发展、民心奋进、社会团结。我记得新千年伊始,我刚踏入社会工作时,海联会正在调研、推动台商子弟学校的设立申请。接着,在上海面临产业升级换代的过渡点,或是台资企业遇到融资信贷“卡点”,海联会指导台湾同胞联谊会开展跨部门调研与政策辅导,协助沪上台胞企业平顺因应。在教育领域上,我见证了海联会不遗余力推动台湾学生学费同等待遇、台湾学生奖学金设立、鼓励台湾青年学子来沪实习。还有在沪的台籍专业人士的发展空间、台胞进入事业单位实习甚至就业的开拓性举措,促进沪台交流与融合的种种推动与擘画,都离不开海联会的引领呼吁。
从事社会工作,无疑是在教育本职之外,给我的第二课堂、生命学位,由此我的所知所学方能辐射到更广泛的台胞群体中。这个学习实践,让我深刻思考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了何为善政良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上海的历史,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懈的奋斗与坚持。海联会的努力,是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凝聚两岸及港澳有识之士投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牵引动力。看着杨浦区蜕变成科教创新领先的示范区,看着上海蜕变成创建“五个中心”引领全国。能在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的金秋时刻同祝上海海外联谊会成立40周年,以此见证沪上台胞齐心戮力奔小康、振民族、谋富强的信念——台湾当归,汇入未来,我倍感骄傲!
编辑: 蔡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