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黄岗村 侗歌唱来海外客
本报记者 黄 娴
秋日晨雾还未散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的寨门前已经热闹起来。百余名侗家儿女身着靛蓝服饰,吟唱起悠扬的大歌,并将一碗碗清甜的米酒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欢迎来我家做客!”质朴的问候伴着芦笙韵律在山谷间回荡。
“村里有什么喜事,那么热闹?”慕名而来的广东游客黄伟刚下车就忍不住发问。
“我们村,得到了‘世界级’荣誉嘞!”人群中,传来村民兴奋的回答。10月17日,黄岗村入选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的消息传回,全村沸腾!村民们载歌载舞、盛装巡游、晾禾、做扁米、打糍粑……古寨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循着悠扬歌声,游客们惊喜地发现黄岗村这座活态“侗族文化博物馆”里还有更多的宝贝:鼓楼、花桥等侗族特色传统建筑错落有致,侗族服饰、蓝靛染等各类非遗技艺精彩纷呈……来自意大利的游客Gaia Carancini和丈夫对着眼前完整的木构建筑群连声赞叹:“这些建筑不只是景点,更是村民生活的场所。”
这个偏远的侗寨,凭什么打动世界?沿着青石板路深入村寨,鼓楼巍峨,花桥精美,禾仓错落。喊天广场上,侗族大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成龙正领唱男声侗族大歌《永恋青春》。今年48岁、已有近40年“歌龄”的吴成龙自豪地介绍:“我们黄岗是‘男声侗族大歌之乡’,大歌代代传,人人都会唱。”
在有着800余年历史的黄岗村,侗族大歌不仅在舞台上表演,更融入了村民的日常娱乐与节庆活动。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抓住机遇,黄岗村建起了专业的传承队伍。说到兴奋处,吴成龙提高了语调:“这几年,县里办起了‘村歌’大赛,我们把侗族大歌唱到了世界舞台,也把外国游客引到了村里来!”今年夏天,来自欧洲国家的多名音乐人走进黄岗侗寨,在鼓楼下与村民一起合奏侗族大歌。
“文化的活态传承,正是黄岗村出圈的‘密码’。”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大才说。“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整体性保护理念,让黄岗村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带来了游客与人气。数据显示,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3.6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64.1万元。
为接住持续增长的“流量”,黄岗村还通过打造非遗体验工坊、生态民宿、农耕研学基地等特色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探索出一条“文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村头的民宿里,老板吴德珍正忙着为客人准备长桌宴。“来体验侗族文化的客人越来越多,带着我们吃上‘旅游饭’嘞!”几年前,他决定返乡创业,“我们把传统禾仓改造成民宿,既保留侗族建筑特色,又配备现代舒适设施,生意越来越好”。
不远处的稻田里,黄伟挽起裤脚感受起“摸鱼”的快乐。在黄岗,侗家古老的“稻鱼鸭”共生系统,如今成了最受欢迎的研学课堂。深度游览一天后的黄伟仍意犹未尽:“看美景、尝美食,感受侗族人的热情好客,体验原汁原味的侗家生活,真是独一份的旅行体验,够劲!”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村民和游客聚拢在鼓楼下,新一轮的侗族大歌即将开唱。璀璨星空下,吴成龙打起欢快的节拍:“现在,黄岗的歌声唱响世界嘞!我们要再添把柴,把村里旅游的‘火’烧得更旺!”
原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22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