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赋予的检察责任
要在阿里的山巅上,开出更坚定的花
林州市检察院 王国栋
当太行山的晨雾还未散尽,阿里的雪山已迎来第一缕阳光。这两座矗立在祖国大地不同角落的山脉,因为安阳与阿里的对口援助,有了跨越万里的对话。从太行脚下到雪域高原,我带着初心启程,立志用实干架起桥梁,让精神在交融中升华,在阿里留下属于检察人的美好印记。
一
山与山的遥望:从太行脚下到雪域高原,初心是最亮的坐标
看到援藏报名通知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阿里雪山的模样,想起老辈人讲过的红旗渠故事,和那股“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劲头,我觉得援藏不仅是任务,更是一种不畏困难、知重负重的传承。因此,我毫不犹豫报了名。“去吧,援藏对你也是一种尝试和锻炼,别担心家里。”这是临别时父亲反复对我说的话。亲情的牵绊是最柔软的痛,家人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出发那天,我望着车窗外渐渐远去的太行山,心里却清晰地勾勒出阿里神秘壮美的轮廓。那不是遥远的遥望,而是初心的指引——太行山赋予的责任,要在阿里的山巅上,开出更坚定的花。
当飞机穿越云层,阿里的雪山如银剑刺破苍穹,我忽然懂了:太行山的巍峨是责任的起点,阿里的山巅是使命的延伸。山与山的遥望,从来不是距离,而是时代赋予检察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初心接力。
二
水与水的交融:从红旗渠畔到狮泉河边,实干是最暖的纽带
红旗渠的水,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姿态劈开太行;狮泉河的水,以“滋养万物、默默流淌”的温柔拥抱阿里。当脚步踏入这片土地,雪白的哈达放在肩上,我知道自己已经属于阿里,两汪清水开始交融,需要激荡出实干的涟漪。
我被分配到刑事执行检察部工作,参与巡回检察,跟着巡回检察组往返2000余公里,对6个县的社区矫正机构和3个看守所进行巡回检察。阿里地域辽阔,有的乡镇距离地区几百公里,车程动辄几个小时。一次去改则县,在搓板路上颠簸了7个多小时,越野车在高原缺氧的环境里“喘着粗气”,我也少有的出现了高反症状。这时,扎西南木加主任给我讲起了阿里,古格王朝的辉煌与谜团,阿里人民的传统与发展,让我沉浸其中,回味无穷。中途下车,四个人在清澈碧绿的河边吃着提前准备好的干粮,那些山路颠簸的辛苦,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我的日常工作是对监管场所、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巡回检察。如在日土县,深入日土县看守所全面检查,走访社区矫正人员家庭个别谈话,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了整改意见。随后日土县检察院组织县公安局、司法局召开问题反馈交流会,就如何共同提升刑罚执行监管水平形成一致意见。“本次巡回检察成效显著,对更新监督理念,完善监督方式,以精准监督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日土县检察院的检察官说,“我院将充分利用好巡回检察的成果,持续跟踪整改落实,做好巡回检察‘后半篇文章’”。
巡回检察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次巡回检察为我们开出了精准的诊断书,提出的整改建议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阿里检察分院召开刑事执行与监管活动联席会时,与会人员在交流发言时说到。在巡回检察中,我和巡回检察组的同事,发现监管场所31类问题、社区矫正领域18类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并就建立长效机制达成共识。
三
精神与精神的升华:从红旗渠精神到高原精神,信仰是最强的力量
在阿里的日子里,我渐渐明白: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力量。红旗渠精神里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这里与老西藏精神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相遇,与“两路精神”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相拥,与孔繁森精神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共鸣,最终在心里沉淀、升华。
“放心去吧,把我们的理念做法带过去,把阿里的先进经验学回来,林州检察院是你援藏的坚强后盾和坚实力量。”临行前林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焦琰如是说。
确实如此,林州市检察院是我的一个大家庭。巡回检察中,刑事执行检察部和检察侦查部主任原海青提供的巡回检察的方法、经验,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数字办负责人郭淑红协助运用数据模型,发现“混管混押”案件线索,提升了监督精准度。还有,改则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致伤原因是案件难点,与林州市检察院办结的某故意伤害案类似,承办人侯铠把自己分析损伤成因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改则县检察院办理案件起到了借鉴作用。
援助是全方位,相互学习也是应有之意。阿里检察机关是我的第二个大家庭,他们办理案件更加严谨、规范;案件受理既开展形式审查,又进行初步实质审查,确保移送卷宗材料和涉案财物符合条件,切实把好案件出入“关口”;严格落实了亲历性要求,入额院领导通过审查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出庭支持公诉等,直接办理疑难复杂案件......阿里许多先进的做法,带给我工作上的思考和启示,我一定把阿里的先进经验当成“宝藏”带回去。
对我来说,援藏是一种使命,是太行的风与阿里的雪相遇,是红旗渠的水与狮泉河的浪相拥,更是精神与精神的升华。在接下来的援藏工作中,我会始终誓言如山、初心如磐,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在雪域高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答卷。
来源:河南检察
发布:纪法文化·法务工作室
审核:纪法文化融媒体中心
责编:清茉
上一篇:原创 今起,在苏州连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