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与啤酒的“无界”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市场共谋。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一次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是一次市场与文化的共谋。10月15日晚间,古越龙山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宣布与华润啤酒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黄酒+啤酒”跨界联名产品。
在低度酒饮成为趋势的今天,这场“黄酒+啤酒”的跨界合作,既是企业层面的战略选择,也是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社交方式的多元化,低度酒饮的市场潜力日益凸显。”按照业内资深人士的话说,“低度浪潮”是当代消费者对酒饮需求的根本性转变:酒不再是“买醉”的工具,而是社交场景中的调剂品,是放松与愉悦的载体。
此次“黄酒+啤酒”的跨界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古越龙山直言“黄酒与啤酒同属低度酒饮,酒精度分别在14%-20%和3%-5%之间,精准契合当代人追求放松而非买醉的社交需求。”
黄酒作为中国传统酒类,以其醇厚甘甜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占据着特定的消费市场。然而,其饮用场景多局限于家庭聚会、传统节庆或佐餐搭配,难以突破地域和年龄的界限。啤酒则以其清爽利口的特点和高度普及的社交属性,成为年轻人聚会、户外活动的主流选择。
二者的结合,恰恰是对消费需求变化的精准回应:既保留了黄酒的文化韵味,又融入了啤酒的轻松畅快,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另值得大家特别注意到的是,此次合作的深层逻辑还在于双方资源的互补……
黄酒作为中国传统酒类,以其醇厚甘甜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占据着特定的消费市场。然而,其饮用场景多局限于家庭聚会、传统节庆或佐餐搭配,难以突破地域和年龄的界限。
长期以来,黄酒面临着“区域性强、老龄化严重、创新不足”的困境。尽管黄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其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等传统消费区域,年轻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不高,甚至存在“传统老酒”的刻板印象。
与黄酒相比,啤酒虽然以其清爽利口的特点和高度普及的社交属性,成为年轻人聚会、户外活动的主流选择。但是,高强度竞争已成为啤酒行业常态,即便是稳坐头把交椅的行业巨头,也无法高枕无忧地保证业绩的持续增长。
一方面,头部啤酒企业不仅要在一二线城市进行“巷战”,争夺有限的货架与餐饮渠道,还要在广袤的三四线市场展开“阵地战”,应对地方性品牌的顽强抵抗;另一方面,传统啤酒销量见顶,而新兴的精酿、工啤、果味啤酒等高端品类虽增长迅猛,但市场基数尚小,且引来了更多元的竞争者。
在此背景下,啤酒也好,黄酒也罢,它们的业绩增长,不再能由过去的惯性所驱动,而必须依赖于持续的战略创新与精准的战术执行……
大家应该肯定的一点是,合作更有希望在一片红海中突出重围。
华润啤酒作为国内啤酒行业的巨头,拥有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其旗下的雪花啤酒等品牌在年轻消费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尤其在露营、音乐节等新兴社交场景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种渠道和场景优势,可以为古越龙山提供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广泛消费群体的可能。
而对华润啤酒而言,古越龙山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味,是其丰富产品矩阵、提升品牌内涵的重要资源。在啤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端化、差异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通过引入黄酒元素,华润啤酒不仅可以打造具有独特卖点的产品,还能借助黄酒的文化符号,提升品牌的价值感。
大家不应否认的一点是,跨界融合也面临挑战!
首先,黄酒与啤酒在酿造工艺、风味特点上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在不破坏黄酒独特风味的同时,实现与啤酒口感的和谐统一,是产品研发的关键。此外,跨界联名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仍需检验。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种“复合型体验”买单,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验证。
最重要的一点是,跨界合作的长远发展,还需要双方在品牌定位、渠道整合、文化传播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如果仅仅停留在产品层面的简单叠加,而未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深度融合,这种合作很可能沦为一次性的营销噱头。
当然,在低度酒饮成为趋势的今天,这种跨界尝试不仅为两家企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为整个酒业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无论最终的市场表现如何,这种敢于突破边界、主动求变的精神,本身就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