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体验!
以上出品转载自郑春發佛跳墙,侵删。
“佛跳墙”做为闽菜头牌,曾被列为清宫廷御宴满汉全席中首推的极品美味,一百多年过去了,可它仍是闽菜系中的佼佼者,享有“中华第一汤”的美誉。
说起这道招待过许多外国元首的“佛跳墙”,就不得不提起“佛跳墙”的来源。以下为民间说法,读者们可以自行斟酌 。
清咸丰六年,1856年3月8日,郑春发出生于福清城关南门。在11岁那年,他的父亲离世,他和母亲生计无着,于次年由同乡人叶依嫩带到福州,进了他开的“源春馆”酒店当学徒。郑春发为人聪颖厚道,吃苦耐劳,深得叶依嫩的喜爱。后来“源春馆”停业,叶依嫩就带着郑春发前往苏杭京沪粤等地的名菜馆当帮厨。在这其间,他深入的了解和学到了各地佳肴的特点和烹饪技法。
光绪二十四年,周莲调任福建按察使,郑春发经人介绍,成了周莲的厨师。周莲对郑春发做的福州菜很是喜爱,对其高超的技艺十分赏识。
有一次,某官员邀请周莲吃家宴,周莲叫郑春发前往帮厨。该官员知道周莲是个美食家,一般的菜肴肯定都吃腻了,于是叫自家的主厨做出一些有新意的菜品。于是这位官员的主厨便别出心裁的把鸡、鸭、鱼翅、刺参、鲍鱼、鱼唇、蹄爪、鸽蛋、羊肘、猪脚、猪肚等10多种原辅料分批放入绍兴酒坛内,用文火慢煨。
此菜上桌时气味芬香,别具风味。周莲品尝后赞不绝口,就问是什么菜名,该官员说该菜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就叫“福寿全”吧。由于这次帮厨,郑春发凭借自己的悟性,将这门烹调技艺学到手,此后又加以改进,使这道美味更具特色。
有一年,周莲举行寿诞,郑春发决定烹制用他改进后的“福寿全”来招待宾客。当菜端上酒桌,启开坛盖时,浓浓的香味冲坛而出,溢满厅堂,大家品尝后觉得味道极其鲜美,赞不绝口,席中有文人即兴赋诗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众人公议后将此菜改名为“佛跳墙”。从此,“佛跳墙”一举成名,历经百年而不衰。
1884年,郑春发入股东街口三友斋菜馆后推出“福寿全”,大受欢迎,因“福寿全”与“佛跳墙”在福州方言中相近,该菜从此便以“佛跳墙”扬名。
1904年,郑春发接手“三友斋”,次年更名“聚春园”,承接高档宴席。
100多年间,“佛跳墙”由聚春园向外传播。不仅省内许多酒家有此菜,浙江、广东、北京等地亦有,甚至国宾馆的大厨们也常做“中国佛跳墙”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