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迟月洁
我向来不爱做饭,尤其抵触煎炒烹炸,一顿饭忙下来,连头发丝里都裹着挥之不去的油烟味,实在不够美好。
唯独煲汤,是我偏爱的事,免了油烟缭绕的狼狈,也不必像应付正餐那样手忙脚乱,尽可以慢悠悠地加料、细细致致地调味。
夏天是断断没有这份兴致的,一锅汤还没煮到火候,人倒先热得像从汤里捞出来似的,浑身黏腻,哪里还想碰那热气腾腾的汤水?可秋天不同,一场秋雨落下,人便从“夏眠”的慵懒里彻底清醒,身心舒展了,胃口也跟着活络起来。
去菜市场转一圈,眼里瞧着的,仿佛都能变作汤里的好食材。鲜润得能掐出水的莲藕,油绿鲜嫩的萝卜苗,圆滚滚的还沾着薄泥的芋头……瞧着这些鲜活的蔬果,心里便已经急着要回家熬一锅汤了。
作为上班族,早餐汤既要快又要营养,还得兼顾养胃,我最常做的是西红柿鸡蛋疙瘩汤。西红柿去皮切碎,炒得沙沙的,出汁、变黏稠,再倒两碗掺了蛤蜊汤的水烧开。另一边,半碗面粉用鸡蛋清淋透,搓成细碎的面球,下到沸水里轻轻搅开。再次烧开后,丢一把蛤蜊肉,撒些黄瓜丝,加半勺盐,滴两滴香油,一碗颜值与味道俱佳的早餐汤就成了。
光有汤可不够,得配份小菜才叫舒坦。秋天正是食用鲜百合的好时候,虎皮百合瓣瓣雪白、口感脆嫩,泡十分钟后,和焯水的木耳、小白菜、胡萝卜放一块,调点盐和醋提味,视觉、嗅觉、味觉便充分调动起来,早餐的幸福感立马拉满。
一碗鲜汤、一块馅饼、一碟小菜,在秋日的晨光里美美吃下去,浑身像充了满格的电,足够应付一上午的忙碌了。
晚上下班后的时间比较从容,正好对着窗外的晚霞收拾食材。洗净的排骨放进砂锅,丢几块胡萝卜、山药、玉米,再抓一把甜糯的板栗,水烧开后转小火慢炖,最后加盐和枸杞,一碗香气扑鼻、色味俱全的汤就端上了桌。
等汤的间隙,还能拌一碟我最爱的爽口凉菜:莲藕切成薄片,焯水后放凉,再洗一个脆甜的苹果去皮切片,将莲藕片和苹果片混在一起,加些姜汁、淋点小米醋腌制。等汤上桌时,苹果藕片也正好入味,夹一片脆藕连同苹果一起嚼,酸甜酥脆,怎一个爽口了得!
至于主食,现下刚冒头的嫩萝卜苗最合时令,洗净焯水后,一菜两吃:一多半拌上面粉,磕两个鸡蛋,捏成小小的萝卜团子,上锅蒸得软软乎乎的;一少半调上蒜蓉、浇点料汁,成了清爽的拌菜。一餐摆上桌,汤鲜、菜爽、团子软,保准能治愈一天的辛苦。
除了三餐的汤,平日还要煮些润燥养颜的汤水。
睡前把银耳、桃胶、皂角米泡上,到第二天中午,这些食材便膨胀得饱满十足,一股脑儿倒进养生壶,加水,看着壶里“云彩”似的食材慢慢舒展、熬出精华。
等银耳熬得黏稠出了胶质,加几枚红枣接着炖,最后撒把枸杞,用玻璃汤盅盛了,琥珀色的汤里便浮着秋云一样的白、晚霞一样的红、秋叶一样的黄,稠稠的、亮亮的,喝到嘴里满是甜糯顺滑。
喝的时候一定要打开窗啊,秋风里裹着的桂花香,也是这碗汤的一味调料,少了它,汤里的秋意就差了点意思。
如今想做饭煲汤,一点不难,网上一搜全是教程。可我总觉得,做饭最要紧的是心情——到了秋天就吃秋天的馈赠,淡了就加点盐,咸了就添点水,不急不躁,不温不火。
这煲汤的滋味,倒像极了中年的人生:慢慢煮,慢慢喝,没有什么事是一锅汤熬不透的,如果有,那就再多煮一会儿。
(作者为胶州市实验中学教师、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