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过整合工业资源、打造特色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支撑体系,推动工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10月1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具体政策如下:
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
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工业旅游是对生产过程、遗址风貌、品牌文化等资源系统整合开发,为公众提供观光游览、消费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样化服务的新型旅游形态。北京是近现代中国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新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形成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地,形成了兼具历史积淀与创新特质的工业文化。为更好落实《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内涵,延伸品牌效应,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增强工业企业竞争力,促进服务型制造和产业科技创新,全面展现近现代工业的城市记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形象和现代化都市的时尚风采,助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构建高品质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一)加力开发工业旅游资源。突出“超级工厂、时尚前沿、城市复兴、工匠传承和工业记忆”五大主题,优化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编制发布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业旅游名录图谱。鼓励工业企业、文旅机构开发工厂车间、产业园区、工业遗产和工业博物馆等资源,优化工业旅游供给品质,共同打造融旅游、购物和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到2027年,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
(图源:首钢园)
(二)打造“来京必去”产业公园。支持以首钢园、798·751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园区传承弘扬工业文化,升级打造会展、演艺和文创新空间,塑造成为“可逛、可玩、可沉浸”的文旅高地,展示由“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的城市更新典范;加强市区联动,围绕机器人、商业航天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领域,整合研发制造、科技展示、互动体验和文创消费等功能,打造5个展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公园。
(三)建设“专精潮新”热门点位。支持新能源汽车、品牌消费品、老字号和工艺美术等领域知名企业,弘扬企业品牌文化,增加沉浸体验场景,成为主题鲜明的观光工厂。引导航天、汽车、铁道和工美等行业博物馆品质升级,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新型主题博物馆,打造游学并重的精品工业博物馆体系。以知名观光工厂和精品博物馆为主体,打造形成10个左右工业旅游热门点位。
(四)推出“不虚此行”精品线路。推动工业旅游嵌入城市旅游网络,鼓励文旅机构将工业旅游产业公园、热门点位纳入已有观光巴士和通游专线,与知名旅游景点、旅游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机串联,推出若干条涵盖工业旅游的城市级精品旅游线路。
二、提升工业旅游全过程服务水平
(六)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支持适于旅游市场化开发的企业由商务接待转向工业旅游发展,推进内容填充与业态更新,组建专业运营团队,探索第三方机构托管运营、联合运营等项目开发模式。引导电子、汽车、中医药和食品饮料等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企业,结合“工厂+直销”等形式,优化“前店后厂”商业模式。鼓励企业、工业博物馆建立游客反馈机制,动态优化服务流程与互动设计,提升游客体验的满意度和传播口碑。
(“北京外事礼物”入选作品《福气安康》绕线画。
图源:石景山文旅)
(七)扩大时尚产品消费。鼓励工业企业深度挖掘消费端优质产品,支持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组合创新,推出时尚穿戴、经典酒类、养生药膳、流行服饰、创意家居和名优老字号食品等产品,开发定制款、限量版和收藏款。鼓励企业、工业博物馆联合专业机构推进品牌IP授权转化,开发工业旅游特色文创产品。打造一批融合工业文化元素的城市伴手礼,开发20款以上大众喜爱、入选“北京礼物”的工业产品。
(八)增进数字科技体验。支持工业旅游产业公园、热门点位率先应用人工智能、元宇宙和自动驾驶等数字技术和设备,打造集文化展示、互动参与、休闲消费和全时空沉浸于一体的高品质场景,开发数字工业旅游产品,探索构建“线上虚拟互动+线下实景游览”的融合服务模式,为游客提供全景式、智能化旅游体验。
三、打造工业旅游高效能支撑系统
(九)开展资源摸底调查。组织各区、重点企业系统梳理工业遗产、观光工厂、工业版本、工业文化资源集聚区和工业主题展览展示场馆等资源,根据历史价值、现状特征以及开发潜力分类建立基础台账。到2025年底,完成首轮普查,建立全市工业旅游资源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机制。
(十)挖掘工业历史文化。推动工业旅游产业公园、热门点位与高校、文旅机构结对共建,系统梳理行业和企业发展历程,串联重大历史事件、特色工艺创新等内容,深度提炼工业文化内涵,树立“可亲可敬”的品牌形象价值,构建完整故事脉络,形成各具特色的行业故事。鼓励企业将工业文化、品牌故事有机融入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打造沉浸式工业微剧场、情景体验等互动项目。
(十一)加强工业遗产认定与保护利用。开展工业遗产调查、评估和认定,形成分级分类保护利用体系,加强承载重要文化的工业遗产整体风貌保护。推动“以用促保”,参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模式,鼓励产权单位通过自主运营、合作开发等方式,对工业遗产开展活化利用。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各区产业功能定位的条件下,对工业遗产(含构筑物)发展工业旅游项目,可以支持办理用地性质转换。支持各区推动工业遗产有机融入周边街区、社区和乡村,利用工业遗产改建工业遗址公园、博物馆和纪念馆。
(人形机器人在比赛中,主办方供图。
图源:中国新闻网)
(十二)构建立体宣传矩阵。建立“会、展、节、赛”四位一体传播体系,将工业旅游资源全面纳入城市旅游推广体系。利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等平台,以及世界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和传统节假日等节点,借助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创意赛事,宣传和推介北京工业旅游资源。鼓励工业旅游产业公园、热门点位举办主题嘉年华、消费体验季和展览活动周等活动。用好新媒体平台,加强与知名博主、旅游达人互动,实现工业旅游宣传创意化呈现、个性化投放和跨平台联动。鼓励工业旅游资源单位积极承接影视、广告拍摄项目,通过场景植入扩大自身影响力。
(十三)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工业旅游企业开展入境游试点,提供多语种导览和“友好型”支付服务,设立“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加强工业旅游产业公园、热门点位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衔接,针对客流量较大的点位开通接驳车、通游专线。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旅游点位设置旅游交通引导标识。通过设立路侧停车位、开辟假日临时停车场等方式,扩大停车资源供给,有效缓解“到达难、停车难”等问题。
(十四)培养专业人才团队。组织学习交流和专题培训,帮助企业定向开展旅游人才技能培训。推动有基础有条件的院校、文旅机构丰富工业旅游教学培训内容,与工业旅游点位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工业旅游规划设计、讲解和运营人才。壮大志愿者队伍,鼓励企业聘请退休职工、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等担任志愿者,提高工业旅游普及和讲解水平。
四、保障措施
(十五)推动多方主体协同联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加强部门协同和市区两级统筹,加强工业旅游企业、工业博物馆多主体联动。深化与工业旅游点位、文旅机构和相关协会等的合作,建立全市工业旅游预约服务平台,提升公众预约购票便利化程度。允许工业用地兼容不超过总地上建筑规模15%的非工业研发功能配套设施,可以用于支持发展工业旅游。统筹高精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对工业企业厂区或园区适旅化改造、数字化示范应用和融合业态场景创新等方面投资给予补助。支持旅行社开发工业旅游线路产品,对“北京礼物”中市场认可度高、销售好的工业产品,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工业旅游产业公园、热门点位参与标准化达标评优,对符合条件的积极推荐创建3A级以上景区。
(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